关于我们

中国军网 China Military Online (Zhong guo Jun wang)

解放军报社主办的综合性军事新闻网站,是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新闻门户网站。原名解放军报网络版,1999年10月1日接入互联网,2003年3月5日开办英文版。2004年10月1日改为现名,当时的域名为:www.chinamil.com.cn。经过优化升级,新版中国军网于2014年1月1日正式上线,域名改为:www.81.cn。

中国军网以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风采,反映官兵心声,拓展信息通道,洞察全球军情为传播宗旨,设置军情、演兵、国防、军迷、服务五大板块,军媒要闻要论、军网关注、八一观点、八一热点、八一电视、八一图片等重点栏目,开辟英烈纪念堂、军校集结号、老兵俱乐部、中国好军医、军属来相会等特色频道。依托《解放军报》及其子报子刊,延揽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区、军种、兵种,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报刊和相关资讯,与人民网、新华网等30多家地方新闻网站建立了链接关系,24小时滚动发布以原创新闻为主的信息。关注国内外军事热点和突发性军事事件的互动性栏目——强军论坛,邀请相关专家、新闻当事人,与网民展开在线交流。

2014年新年第一天,中国军网全新改版上线。此次改版,以新闻更丰富、观点更权威、传播更快捷为追求,以读者如遇知音、网友如获知己为理想,我们努力打造中国军事资讯云平台和传播旗舰;改版后的中国军网,不仅通过栏目重组让格局焕然一新,更通过全新定位与资源整合,使网站内涵实现全新拓展,进而提升解放军报的影响力、感染力。也是在这同一天,《解放军报》有了自己的二维码,军报法人微博正式开通运行以及在8月1日,解放军报客户端上线运行。这一切,都是军报传播形态创新步伐的时代足音。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里,完成全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军网的使命与担当。全媒体视野下,我们将以强军目标为方向,聚焦战斗力建设,服务大局,服务战斗力,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以有效传播的新闻追求,自觉主动担当主流媒体在舆论阵地的政治责任和战斗使命。全媒体语态下,中国军网将用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笔触和传播方式,记录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日记”和“精神史记”,与关注国防军事、心怀家国天下的网友们一起识天听风,临流观澜。让我们一路高歌,走向兴国强军的美好明天。让我们一起出发!

改版致辞

我们以全媒体新闻传播的崭新阵容伴随读者网友一起出发

2014年1月1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以全媒体新闻传播的崭新阵容伴随读者网友一起出发。

新岁朝阳下,打开今天的《解放军报》,您会看到一枚全新的二维码绽放其中;浏览这一天正式开通运行的军报法人微博微信,“军报记者”的微记录、微观察呈现在您眼前;点击这一天全新改版上线的中国军网,您会看到一艘载满权威军事资讯的新航船再度起航……这一切,会让您感受到军报传播形态创新步伐的时代足音——

解放军报法人微博微信的开通,是中央军委机关报在新媒体平台留下的崭新足迹。二维码的嵌入,使本报的新闻呈现从此告别平面化的文图时代。中国军网此次改版,以新闻更丰富、观点更权威、传播更快捷为追求,以读者如遇知音、网友如获知己为理想,努力打造中国军事资讯云平台和传播旗舰;不仅通过栏目重组让格局焕然一新,更通过全新定位与资源整合,使网站内涵实现全新拓展,进而提升本报的影响力、感染力。

这一天迎来了一个全媒体时代。完成全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

岁更之夜,回望来路,风云激荡,关山几度,本报伴随全军官兵朝夕与共,一同见证;新庚之晨,瞩望远方,海天无际,云蒸霞蔚。中国梦,强军梦——本报迈开创新传播形态的改革步伐,与时代同行,与官兵同行,与读者网友同行——联袂行进在追梦的征程中。

全媒体视野下,我们将以强军目标为方向,聚焦战斗力建设,服务大局,服务战斗力,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以有效传播的新闻追求,自觉主动担当主流媒体在舆论阵地的政治责任和战斗使命。全媒体语态下,我们将用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笔触和传播方式,记录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日记”和“精神史记”,与关注国防军事、心怀家国天下的您一起识天听风,临流观澜。

在这个万象更新的一年之初、一岁之晨,我们向广大读者网友致以新年的祝福! 让我们并肩携手,共同瞩望一个好年景;让我们一路高歌,走向兴国强军的美好明天。

图说军网

四个关键词

权威发布

互联网涉军敏感舆情频繁出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我军动态,新版中国军网力求站在一个更高起点和全新平台上,回应外界关切,阐明事实真相,为网友呈现更新、更高、更丰富的中国军事新闻,向社会展示最现场的中国军队形象。

传媒旗舰

用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笔触和传播方式,记录人民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日记”和“精神史记”,与关注国防军事、心怀家国天下的网友们一起览天下风云、论军中大事,引领军事资讯风尚。

资讯云平台

新版中国军网,将网罗全军资讯,构建中国军方传媒云平台,通过设置军媒要闻要论、军网关注、军刊荟萃等相关频道,对军队公开出版发行的报纸、杂志、网络等相关资讯进行集中发布。你希望看到的军事新闻资讯,都将在这里一一呈现。

八一品牌

“八一图片”“八一电视”“八一热点”“八一观点”“八一话题”“八一阅读”……此次新版中国军网统一推出“八一”系列,打造军网独特品牌。在我们心中,擦亮“八一”品牌,就是擦亮我们的军徽,就是擦亮透视网上迷雾的眼睛。

改版缘起

众所周知,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络信息时代的开放透明,让中国军队处于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下。面对全新考验,人民军队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媒体传播手段和方法,必须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中国军网全新改版由此肇始。

核心定位

以全国军事资讯为新闻源,努力打造中国军事传媒的“旗舰”和权威军事资讯云平台。

追求目标

与时代同步,与官兵同行,与军迷心贴心;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意识,以有效传播的新闻追求,自觉主动担当主流媒体在舆论阵地的政治责任和战斗使命。

五大板块

军情

汇军委总部、各军兵种权威发布;聚国内外热点舆情、时事专题、视频新闻、直播转播、军网关注等各种原创军事资讯,提供最热军事新闻,报道当下最新军事动态,帮你一网尽观天下军事。

演兵

在原创军事特色频道中观军史、阅军刊、赏兵器、学科技、看外军,帮你多角度感受部队生活、领略官兵风采,认识世界风云。

国防

从视频、图片中看国防,在访谈、直播、连线里议国防,于社区、博客、微博、微信之中论国防,与你携手打造热爱国防、关注国防的互动平台。

军迷

军事发烧友的网上基地,军迷们可在这里尽情地晒藏品、秀贴图、炫动漫、展示原创军事游戏作品,也可分享经验、相互交流。

服务

开创特色社区,开拓服务功能,增强亲和力、提升影响力。增设“中国好军医”“老兵俱乐部”“军校集结号”“军属来相会”以及“英烈纪念堂”等多个特色频道,为有国防情结的广大网民构建温馨浪漫的亲情家园,打造心灵停泊的绿色港湾。

特色频道

 

 

军媒要闻要论频道

能撕破茫茫夜空的是闪电!能照亮前进征程的是思想!本频道努力整合全国军事资讯,网罗全军报刊精粹,让您在军事思想的天地之间纵横驰骋。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军媒要闻要论”频道期待以军人的使命和忧患点燃您的思想之火、爱国之心、强军之梦。

八一电视频道

展示军事微电影,发布军旅微动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普通士兵的青春梦想,你可以见证共和国军人前进的铿锵伐。我们聚焦官兵,放眼世界,以解放军视频门户的独特身份,践行八一军徽与生俱来的历史责任和战斗梦想。

英烈纪念堂频道

每一天,都曾有英雄牺牲;每一座墓碑,都是站立的道路。怀感恩砥砺前行,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灵魂的洗礼——一次祭奠, 一种守望,精神不朽,火种不灭!

军校集结号频道

这是青春的集结号,也是青春的点将台。这里有燃烧着军队院校激情的“英雄帖”,也闪烁着地方大学招收国防生的“龙虎榜”。本频道带你感受“半窗明月照,一池书香浓”的学府宁静,体会“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沙场风云。

老兵俱乐部频道

军号声声,依稀梦里;军旗猎猎,仿佛昨天;军歌嘹亮,放眼未来。亲爱的老兵,你们现在还好吗?本频道秉承老兵爱党爱国、勇于担当的光荣传统,铭记老兵坚韧不拔、激情燃烧的热血岁月,为老兵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战友推介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中国好军医频道

他们的医术,是护佑人民健康的“本草纲目”。他们的医德,是承载患者信赖的“诺亚方舟”。他们是中国好军医。这里有您最想聆听的医学大师,这里有您最想寻找的临床专家,这里有您最想拥有的就医绿色通道……“中国好军医”为您热情奉献最权威的军队医疗资源。

军属来相会频道

他们,爬冰卧雪,戍边守关,和平年代餐风宿露,战争岁月冲锋陷阵。她们,相夫教子,孝敬双亲,在平淡中默默坚守,在平凡中甘愿奉献。读懂了军属,就读懂了军人,也就读懂了家国情怀。本频道讲述“美丽好军嫂”的苦乐年华、普通军人家庭的温馨故事,给军属支招,为战友解难。

军迷部落频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军品当成挚爱;他们对军装终生向往;他们热衷于重演曾经的“战争”;他们一次次做梦又一次次圆梦;他们在欢笑中流泪,在沉默中狂欢。你或许读不懂他们,但这一切却带给他们无限乐趣。别人称他们为“军迷”,他们自己则相互称为“战友”。想了解他们,想走进他们的生活,请点击“军迷部落”频道。

来访嘉宾

  •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代表团访问军报社

    5月11日上午,由以色列国防军副发言人艾瑞拉上校率领的代表团到解放军报社参观访问,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张海平少将会见代表团一行。

  • 罗援携军旅精英畅谈“青春梦·强军梦”

    中国军网特邀罗援少将及南京军区某团团长周谋、第二炮兵某旅教导员乐焰辉、广州军区某集团军营长刘珪和济南军区某师“红一连”连长楚科纬4位有代表性的高学历军旅人物,一起走进《嘉宾访谈》进行专题访谈,讲述他们携笔从戎的故事。

  • 海军军乐团优秀独唱演员乔丽

    素有“海军一枝花”之称的天水籍姑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乐团独唱演员乔丽的独唱专辑《乘风破浪》日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乐团监制、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

  • 军服专家徐平将做客中国军网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徐平专家于2012年1月9日做客中国军网,以视频直播与文字互动的形式,与网友共同探讨演艺界非军人是否可以穿着军服、何种场合可以穿着军服等方面的话题。

  • 烹饪大师王海东谈部队饮食保障标准化

    饮食保障标准化一直是我军给养工作追求的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饮食保障标准化》丛书得以出版。2月6日下午,该书的主编人员,致力于部队饮食研究的军事经济学院王海东副教授做客中国军网演播室,讲述饮食保障标准化下如何让部队官兵吃出美味、吃出营养、吃出战斗力。

  • 神七航天员对话功勋着陆场站官兵

    作为我国唯一的航天器回收部队,总装某基地活动测控回收部着陆场站组建40年来,圆满完成22颗返回式卫星、7艘神舟飞船测控回收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航天器回收成功率最高的国家。中国军网将邀请神七任务航天员和该场站官兵做客中国军网,与网友们共话军人核心价值观。

  • “拆弹老兵”陈林:讲述他背后的故事

    入伍34年来,一直与武器弹药打交道,先后战斗在弹药导弹质量监控、修理工作和报废弹药销毁工作岗位上。他常年坚守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高寒山区,从事报废弹药销毁这样一个世界上公认的高危行业,十几年如一日“与死神同行”。

  • 楚科纬:从清华学子到铁军的人生跨越

    楚科纬,济南军区“铁军师”红一连连长,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同年入伍。2010年12月,所带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党支部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

  • 李文波:21载坚守南沙 观天测海写忠诚

    李文波始终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20多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 张勇:感动非洲的中国军人

    2006年5月,根据联合国决议,我国首次向苏丹瓦乌地区派驻维和部队。时任维和指挥部主任兼运输大队大队长的张勇从此与这片非洲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两次带队赴苏丹瓦乌执行维和任务,以实际行动浇灌着中非友谊之花。

  • 著名作家二月河

    2013年3月12日,中国军网演播室特别荣幸的请到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凌解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著名作家二月河老师,他的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备受读者喜爱,并被改编为电视剧在全国热播。

品牌活动

  • 《解放军报》新媒体网友参观猎鹰突击队

    4月7日,30名通过“走近猎鹰 见证神奇 关注军报新媒体” 活动海选出来的幸运网友,来到武警反恐劲旅“猎鹰突击队”,与队员进行了3000米武装越野和300米障碍比拼,现场感受队员们的训练、生活状态。

  • 中国军网2014年1月1日全新改版上线

    2014年1月1日,新版中国军网正式上线,力求站在一个更高起点和全新平台上,回应外界关切,阐明事实真相,为网友呈现更新、更高、更丰富的中国军事新闻,向社会展示最现场的中国军队形象。

  • “下载军报客户端,带你去看航天城”

    “下载军报客户端,带你去看航天城”有奖下载活动抽奖仪式在解放军报社举行。在北京军区某部官兵和客户端用户代表的共同参与和监督下,从军报客户端用户和军事记者新浪微博粉丝中抽出55位幸运儿,来自河北、山东等地5位用户喜获参观甘肃酒泉东风航天城机会,20位用户获得神舟飞船模型,30位用户获得航天员签名纪念册。

  • 解放军报客户端隆重上线下载客户端,百块军表等你拿!

    解放军报客户端8月1日正式上线,将在第一时间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播报中国军队信息、通报中国军方声音、解读举世军事资讯、讲述军史珍闻轶事。

  • “军报每天读”节目2014年10月30日上线

    解放军报网络电视节目“军报每天读”于10月30日正式上线。这是本报贯彻落实习主席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示要求,着眼深化报网融合,适应官兵阅读需求变化,推动传播方式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

  • 中国军网摄影大赛活动简介及参赛须知

    作品创作要求:1.中国军网摄影大赛仍实行季赛与年赛相结合,暂不设定主题。2.作品要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富有真实性和艺术性。作品的风格、形式不限,但必须是原创。3.征集作品黑白、彩色、数码照片均可,胶片作品需冲洗7寸以上样片。单幅、组照不限,数量不限。组照原则不超过六幅,每组算一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