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击退黔军后向云南进发

从川南到黔北的遵义,桐梓县是大门,而娄山关是二门,主要的还是娄山关。占领了娄山关,无险可守的遵义就受到致命的威胁。所以,娄山关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红军长征中一个重要的战役

娄山关位于川贵交界的娄山山脉。80年前,因为中国工农红军在此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使之闻名于世。

毛泽东写下这首词时是怎样的心情

这首词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号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毛泽东为何称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战例。

徐焰:四渡赤水出奇兵 “奇”在哪里?

中央红军在敌重兵围堵中灵活机动,穿插自如,最终摆脱了追敌。

赤水老乡唱红军:长征沿途中的耀眼红色文化

红军到,地主跑,土豪哭,干人(穷人)笑。分白米,领猪肉……

赤水留墨:敢于冲闯命运的人才是天才

自己的命运必须自己来主宰,红军四渡赤水不就是一面生动的历史镜子吗?

红色扎西用灵魂铸就的丰碑

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5日至10日,先后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

红军长征扎西“情”的故事

1935年1月下旬,遵义会议决定的北渡长江的计划受阻,土城战斗失利,于2月4日进入云南威信,红军在威信扎西集结,留下了许多“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扎西会议解决了红军哪些重大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2月5日至9日,在扎西境内的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连续召开会议,统称扎西会议。

不忘初心再长征:扎西整编换新颜

1935年2月4号至14号,红军部队一边向威信扎西地区集结,一边连续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史称“扎西会议”。

  • 皎平渡:
    省城昆明的北大门

  • 皎平渡的九天九夜

  • 彝海结盟剧组重走长征路

  • 长征精神感染检察人

  • 皎平渡:
    红色旅游传颂红军长征故事

  • 今日皎平渡

"大渡河连"几经转隶为"香港驻军模范红二连"

距离四川石棉县城11公里处的安顺场,入口处的巨幅门联诉说着这片战场故地的沧桑与记忆。

再访安顺:长征新路奔小康

如今,站在大渡河边,入眼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彝族风格建筑,闻到的是从河滩飘来的淡淡果香。

再访昔日红军胜利场 长征新路脱贫奔小康

红军强渡大渡河胜利已经有81个年头。虽然红军的脚步从安顺乡匆匆踏过,可“长征精神”却在这里慢慢生根发芽。

饿着肚子穿着单衣爬雪山有多难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猿猴也难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红军指战员是哪路神仙?他们在吃不饱穿不暖的不利情况下徒步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亚口夏山、昌德山、打古山……

“红色藏乡”小金脱贫奔康

       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

红军懋功会议遗址小金县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四团从宝兴翻越夹金山,来到懋功县(今小金县)达维古镇对面的山坡上,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七十四团意外相逢。红军在小金战斗生活长达11个月,小金人民节衣缩食支援红军。

长征故地新景观:吴起镇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吴起镇不仅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是党中央保卫与扩大西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岁月流转,时光如梭。当年这个只有很少人口的小镇,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在传统石油工业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历史资源,重点开发红色旅游和民俗旅游,在其红色历史底色上书写出精彩的时代篇章。

红旗漫卷长征路: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

从1934年10月到次年11月,面对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四路红军先后离开养育过他们的中央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川陕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这时编为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落脚陕北,中国革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最终汇聚在西北黄土高原,汇聚在抗日救亡的前线。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吴起镇“切尾巴”:红军落脚陕北第一场战斗

这就是当年毛泽东指挥“切尾巴”战斗的地方!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有名的吴起镇胜利山!从这里远远望去,到处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山峁沟壑;俯视山下,有一片建筑,那是吴起县城。这个蜿蜒在川道里的城镇,早已见不到70年前中央红军到达时的一点样子,当时仅有的七户半人家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映入眼帘的是狭长的街道和高耸的楼房,曾有的很多窑洞早被挤出城区,散落在城郊周围的山坡上。

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途中一共有五次会师,分别是:懋功会师、永坪会师、吴起镇会师、甘孜会师、会宁会师。吴起镇会师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吴起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吴起县的中部,据说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守,也因此而得名。1936年9月,红一方面军翻越雪山、越过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吴起:当年长征落脚点 如今荣膺“全国百强县”

在吴起县胜利山顶,曾经的杜梨树依旧枝繁叶茂。从正面看,这是一棵完整的树,从背面看却是两棵合抱之树。百姓说,这是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胜利拥抱的象征。1935年10月21日,毛主席在这棵杜梨树下指挥了红军长征著名的“切尾巴战役”,这一战役的胜利,使红军切断了长征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为中央红军长征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48 | 京ICP备1100943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247

Copyright ©1999-2015 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总策划:张海平 | 编审:武天敏 韦伟 张哲 李东航 | 策划:高飞 郑文达 | 编辑制作:中国军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