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北京时间”的武警官兵床头为何都是朝北?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贺军荣责任编辑:姚远
2016-02-10 01:05

与祖国“脉搏”一起跳动

——走进守卫“北京时间”的武警陕西省总队渭南市支队九中队

■本报特约记者 贺军荣

在武警部队序列里,有一支常年为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神圣无比的“北京时间”站岗放哨的中队。他们就是武警陕西省总队渭南市支队九中队。

2月8日,记者走进这个担负特殊任务的中队,感受他们的忠诚与担当。

在印象里,我们熟悉的“北京时间”应该发自北京,其实它发自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陕西省蒲城县西北角的尧山脚下,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就坐落在这里。九中队指导员李刚介绍,这里测报的“北京时间”30亿年误差仅为1秒钟。卫星运行时,如果发播的时间差1微秒,卫星在太空中的定位误差就会高达300米。授时部的建立,结束了我国在“时间”上受制于人的局面,特别是在以卫星发射、火箭试验为代表的我国航天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也就是从那时起,这里就有了一茬又一茬守卫“北京时间”的官兵。

走进官兵宿舍,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床都是头朝北、脚朝南摆放。中队长赵晓强告诉记者,这样摆放有助于帮助官兵克服失眠。原来,受强电磁波影响,每位官兵刚到这里时都会出现生物钟混乱的现象,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

为了克服电磁波辐射给官兵带来的吃饭、睡觉、上哨“三难”问题,官兵们从“睡”入手,找来人体生物学方面书籍和资料反复研读,拜访请教有关医学专家。经过调研发现,地球的磁场是南北走向,人如果头朝东、西方向睡觉,就相当于磁力线从身体上切割,会产生微量的生物电,破坏自身平衡,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就更容易失眠。如果把床的方向和地球磁力线一致起来,失眠头晕的情况就会大大缓解。官兵还总结出热水泡脚、音乐欣赏、心理调节、互相按摩等调整办法,有效解决了“三难”问题。

多年来,九中队官兵虽然时时承受着执勤点的辐射,但他们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北京时间”,守卫着祖国“脉搏”的跳动。

一次,中队接到“今天有重大测报任务”的通知后,立即启动了执勤应急预案。早晨,官兵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巨响。营区对面天线区内,一台挖掘机正轰鸣着为村民建房垫地基掘土。不好,天线区地下埋着许多输送信号的电缆和重要管道,是授时部的“生命线”。官兵们立即飞奔到挖土地点,一边阻止挖掘机掘土,一边耐心劝说施工人员。事后官兵才知道,挖掘机挖土的地方,距离一条埋在地下的线缆不足20厘米,而那一天正有一次重大发射任务,一旦线缆被挖断,后果不堪设想!

入伍8年的中士班长王家杰连续6个春节与“北京时间”相守,不能与家人团聚。今年春节前,中队干部考虑到他年满28岁,个人问题还没着落,安排他春节探亲,却被他一句“个人问题重要,确保目标安全更重要”婉言谢绝了。他说:“每当站在哨位上,听着钟摆‘滴答、滴答’的声响,就感觉是祖国的‘脉搏’在跳动,就感觉如同守卫祖国的界碑一样神圣。”

在哨位上见证了我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四级警士长李长辉感慨地说:“我们把‘北京时间’守卫得更安全,天空中的‘中国星’才会更多、更亮,这兵当得才更值!”

(本报西安2月9日电)

(《解放军报》2016年02月10日 01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