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杨红
2017-03-09 03:01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这是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崔新钰摄

《人民日报》记者这几年中国外交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如果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来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或风格,你会选择用什么词?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我认为有三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是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潮头,把握历史方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比如打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进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此基础上,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的思想和理念,摒弃了结盟对抗的旧思维,超越了零和博弈的老套路,既有鲜明中国特色,又有重大世界意义,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也将对人类发展进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二是开拓性。中国外交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我们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与互利合作的历史新篇;我们心系百姓,大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有效维护了中国公民、企业在海外的正当和合法权益。

三是稳定性。面对动荡不安、冲突频发的地区和国际形势,我们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质疑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言行,我们始终主张在维护中加以改革完善。面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我们始终高举多边主义和包容开放的旗帜。中国外交的这种稳定性和确定性,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不仅对冲了各种不确定性,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定力和自信。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中国外交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指引下继续开拓前行。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

路透社记者: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异常紧张,朝鲜本周再次射导。中方是否认为半岛会发生战争?怎样才能避免战争?

王毅:朝鲜半岛局势正在呈现新一轮紧张。一方面,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执意推进核导开发;另一方面,美韩在这一地区进行超大规模军事演习,持续加大对朝军事压力。就像两组不断加速的列车,互不相让,难道双方都做好迎头相撞的准备吗?

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红灯,同时刹车。

为应对半岛危机,中方的建议是,作为第一步,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通过“双暂停”,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来。之后,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将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结合起来,同步对等地解决各方关切,最终找到半岛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中方提出的这一思路抓住了半岛局势的症结,也完全符合联合国安理会第2270号和第2321号决议的要求。解决半岛核问题不能只有一手,需要两手并进。制裁是履行决议,促谈同样也是履行决议。

半岛核问题的主要当事方是朝美两家。作为半岛唇齿相依的近邻,中国当然也是解决半岛核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方。为解决核问题,中方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稳定,坚持和平解决方式。迄今,中国为斡旋朝美接触、推进六方会谈倾注了全力,也为制定并执行安理会决议做出了贡献。今后,我们仍愿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我想强调的是,拥核不会安全,动武不是出路,复谈还有机会,和平仍有希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