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杨红
2017-03-09 03:01

埃菲社记者英国启动脱欧程序,德国、法国将举行大选。你如何看待欧洲的未来?如何看中欧合作的未来?

王毅:欧盟是二战后启动最早、发展最快的区域合作机制,目前欧盟面临的挑战恰恰可能是走向成熟的机遇。中国将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希望看到一个更为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

我们重视欧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愿意同欧洲继续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愿意同欧洲尊重和照顾彼此合理关切,及时排除中欧合作的障碍;愿意同欧洲继续践行多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愿意同欧洲共同提振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治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中新社记者外交部举办的省市区全球推介活动反响热烈,看得出来,这几年外交部在服务国内和地方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你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王毅: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国内发展服务是中国外交的应有之义、应尽职责。

这几年,我们积极对外宣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了解中国,增添对华合作的信心。我们努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已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助力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们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权利。我们启动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一年来已为6个中西部省区市举办了推介,让各省区市不出国就能与各国探讨合作,让各国使节不出京就能与各地交流对接。我们派驻世界各地的驻外机构每天在为国内开展对外合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去年G20峰会之后,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呈现出新面貌,迈上了新台阶。大家都说,办好一个会,提升了一座城。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老百姓。

发展是硬道理,为发展服务是硬任务。外交部将继续主动配合各地各部门,把这项重要的任务做得更实、更好。

菲律宾通讯社记者: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就任后,中菲关系全面改善。中国将如何发展与菲律宾关系?你对今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有什么期待?

王毅:杜特尔特总统上任以来,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积极改善中菲关系,这不仅符合菲律宾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地区各国的期望。对于菲律宾伸出的善意之手,我们当然也要张开合作之臂。中菲关系重回正轨,提升的是中菲友好,获利的是两国民众,受益的是地区各国。这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菲关系原本应有的常态。

当前,中菲合作潜力迅速释放。我们要把过去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去年10月至今不到半年,中国新增赴菲旅游团组近千个,进口菲热带水果20余万吨,铁路、桥梁、水坝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商谈,一些项目有望今年开工。中国新任商务部长正在访菲,这也体现了中方加强中菲友好合作的积极愿望。两国同意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两国海警建立合作机制。今天的中菲关系已经重新走上一条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正确道路,双方应该把这条路走实、走好、走远。

中菲关系雨过天晴,也为中国-东盟关系驱散了阴霾。去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今年又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25年是银婚,50年是金婚。对地区合作来说,这两年是“双喜临门”,要两好并一好,好上加好。我们将支持菲律宾履行好东盟轮值主席国职责,助力东盟推进共同体建设。

我们愿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深化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成果尽快落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尽早结束。

我们愿拉紧人民友谊的纽带,共同办好“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努力实现2020年双方人员往来3000万人次,将人文合作打造成为双方关系的新支柱。

我们愿提升澜湄合作的水平,加快完成45个已经确定的早期收获项目,启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申报。澜湄合作的中国秘书处过几天就将正式成立。我们希望澜湄合作能成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发挥更大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