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七号火箭首次“零窗口”发射
担负此次发射任务的塔架是专门为长征七号火箭量身打造的,塔高85.8米。塔架底部为特殊设计四流锥形导流槽,能够托起长征七号火箭近600吨的起飞总重。塔架四周的四座避雷塔,采用加挂线连接,能够有效防止塔架受强雷暴影响。塔架从2014年建成以来,经受住超强台风“威马逊”等十余次台风考验,安然无恙。
“发射场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对设施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任务软件的健壮性适应性、状态设置的科学性正确性、系统接口的协调性匹配性、操作规程的正确性适用性进行专项复查,极大提高了发射场的可靠性和整体发射能力,为成功发射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说,“目前,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据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经中介绍,此次任务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第三次发射任务,面临许多新状态、新挑战,绝不是长征七号、长征五号首飞的简单重复。为提高飞船入轨精度,发射场将瞄准“零窗口”发射。
据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七火箭副总师程堂明介绍,长征七号遥二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轨实现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和推进剂在轨补加,“这就要求火箭必须‘零窗口’发射,才能保证将天舟一号准确送入天宫二号运行的轨道面。”
程堂明所讲的“零窗口”发射,是指在一定长度的发射窗口时间内,紧贴窗口上沿即最优时间实施发射。比如,发射窗口为19时至19时30分,“零窗口”就是19时整。在这个时刻发射,就能把发射器送到最佳位置,而且在变轨过程中可以节省燃料。为了确保“零窗口”准时、成功发射,发射场立足此次任务特点,组织识别出56项技术状态变化,逐一分析影响,制定对策措施;识别系统级风险35项,涵盖岗位人员、设施设备、文书软件、环境场地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从危险源本质、技术原理、系统特性入手,制定150余条风险预防措施、近120条监控措施,逐级传递落实,完善相关方案预案,形成了一整套涵盖人员、产品、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发射前6分钟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故障,发射场组织相应系统进行专题研究,针对每一种故障模式写清故障判据、明确指挥协同口令、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并组织一次采用手动点火方式的总检查测试进行演练验证,积累了应急处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