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导弹旅两支"保障新锐"表现不俗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 宋开国 等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06-26 04:02

“融”出保障铁拳

■王俊辉

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保障。身处保障打赢第一线,广大官兵真切感受到,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保障营,使保障要素与作战力量无缝链接,是作战保障领域的深刻变革。

导弹旅成立建战一体、后装合一、平战结合的保障部、保障营,使保障关系、资源配置、力量布局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何实现战场保障反应灵敏、高效运转,使保障效能聚合裂变,发挥新体制下作战保障新效能,没有现成经验可鉴,只有在大胆探索实践中寻求答案。

从日常训练上“融”。实现临时组合到真正融合的跨越,急不得也慢不起。战场保障要素多、技术专业多、勤务人员多、物资装备多,加上当前部队刚调整到位,与主战分队开展合成训练较少,必须在全内容、全要素、全过程训练中推动融合,真正实现与作战力量“见上面”“对上号”,畅通与作战需求的“接口”,从而提高整体作战保障能力。

从体系建设上“通”。信息化条件下的精准保障,首先要打通保障“指挥链”,实现与被保障对象预案相配套、需求相衔接。实践中我们感到,适应信息化联合作战特点,保障营必须推进保障向信息化聚集、向联合化拓展、向实战化延伸,突出专业自训、系统合训、一体联训,不断探索保障需求实时感知、保障力量模块运用、保障资源动态可视、保障行动实时调控的方法路子。

从法规制度上“合”。战场保障,要坚持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依法保障之路。如今要素合了,要通过固化各种保障机制、细化各种保障标准,使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各司其职。比如明确保障营战时的编组方式、保障方式、通信方式等,实现对作战保障需求的迅速精准响应。

从资源配置上“统”。针对当前有的储备物资种类还不够全、通用性差等问题,应当建立大保障理念,充分利用联勤保障和军民融合保障,依托国家综合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综合运用军队、地方、国家保障资源的大“蓄水池”,对作战行动提供一体化保障,确保保障行动结合部顺畅衔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