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华引思念 爱心长相伴
随“宝宝”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美国人民对“宝宝”的喜爱和思念。
回国一个多月来,来自太平洋彼岸思念和祝福的信件、照片雪片般飞来,塞满了“宝宝”在新家的信箱。“你是我第一个熊猫闺女,你是我永远的小公主,”一位“宝宝”迷写道。
把自己叫作“‘宝宝’亲姨”的唐·拉瓦莱随信寄来一张照片,露出左臂上“宝宝”微笑的头像文身,说“这样就能永远记住”。
远在华盛顿,思念“宝宝”的福尔茨一家给中国大使馆寄去两幅孩子们心中的“宝宝”图画,画上用中文写下“熊猫”两个字。福尔茨在信中写道,“她(‘宝宝’)的回家让我们对她的家乡充满好奇。”
不止“宝宝”,每一只大熊猫的离开,都牵动美国人民的心。
2010年,“宝宝”的哥哥“泰山”离开华盛顿。返乡那一天,大雪纷飞,却阻挡不住“泰山”迷们的热情。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执着地等在“泰山”住所前,只为再多拍几张“泰山”。
“‘泰山’给美国人,特别是华盛顿市民,带来了很多欢笑和快乐,网上到处是它的‘粉丝’,”“泰山”的主管饲养员妮科尔·米斯说,“很多人都因为‘泰山’而对保护大熊猫和中国的大熊猫科学产生了兴趣,我相信其中不少人会为看‘泰山’而到中国去。”
半个世纪以来,只要大熊猫到达的地方,总是充满温暖与欢乐。
在美国学界,友华派还被赋予一个形象的名字——“拥抱熊猫派”,为人熟知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尼克松时期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大熊猫拉近中美两国人民的心灵。今天,大熊猫在太平洋两岸一同健康成长,见证中美关系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未来的新征程。
(参与记者:余里、刘帅、石英珊、徐剑梅、辛俭强)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