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国方案推动新型全球化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姚枝仲 徐秀军 韩剑责任编辑:康哲
2017-04-14 07:41

2017年1月,由中国公司承建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项目首批货运机车抵达肯尼亚。图为当地民众在机车旁载歌载舞。新华社发

换种角度认识逆全球化

韩 剑

将特朗普政府打上逆全球化的标签还为时尚早。总体看,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不会拒绝全球化,主张的并不是完全孤立的逆全球化,而是美国化的全球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签署了一系列行政令,包括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墨边境设立围墙、实行“禁穆令”等。无论是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还是移民政策、外交政策,特朗普似乎都在兑现竞选时的承诺,离全球化的轨道越来越远。人们普遍担心,特朗普会引领一股逆全球化潮流。

然而,需要保持政治警惕的是,逆全球化可能并不是特朗普的政策目标,反倒成为他利益交换的工具、政治选举的幌子。至少从目前的一些新政看,特朗普主张的并不是完全孤立的逆全球化,而是美国化的全球化,一种“伪逆全球化”。它有浓厚的新重商主义特征,有自由贸易的理想,但国家利益的思维模式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核心理念反对传统的多边主义的全球化,而致力于用各国间的双边协议取而代之,从“一盘棋”到“分而治之”。在特朗普看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特朗普认定在多边规则下,美国受到巨大的损害,发展中国家用规则“搭便车”。美国对墨西哥有6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也始于北美自贸协定。大批美国公司到墨西哥设厂,使得无数美国人失业。如果在双边框架下,美国则可以凭借其实力和地位,随时要求调整规则,一对一的谈判可以最大限度获取片面有利自身的谈判结果。

其次,特朗普政府以美国利益为名出击,目的在于逃避西方国家的道义责任。全球化体现为商品、资本和人口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在这三种形式中,人口自由流动难度最大,但对流入国社会的冲击也最大。有学者认为,全球化的资本人员流动,西方坚持的民主制度,以及国家主权,这三者之间存在矛盾,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在现有体制下,全球化存在一个理论上的“不可能三角”,如果要坚持西方的民主制度和国家治理主权,就必须控制全球化带来的资本人员流动。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回避全球化带来的移民冲击及其对民主制度和国家治理的负面影响。美国在过去的全球化进程中不断输出的所谓普世价值,把自己立于“拯救者”的角色,而特朗普政府的“美国至上”却在挑战西方世界秩序的核心价值。

最后,特朗普政府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不希望新兴市场国家平等分享全球化的收益。21世纪的全球化,不仅是长期主导全球化的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也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全球化不是美国和发达国家的专利。全球化需要合作、包容、互惠、共赢,需要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特朗普政府要遏制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全球化,反对不利于美国的TPP、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等,他要的是唯美国利益、排他性的全球化。

目前将特朗普政府打上逆全球化的标签还为时尚早。特朗普政府追求的是“美国至上”、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全球化。我们要看到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的务实主义本质,再去考量其会不会终结全球化。特朗普政府或许会在局部领域为了本国利益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但绝不会采取两败俱伤的方式做出违背全球化历史潮流的行动。总体来看,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不会拒绝全球化,只是不想再为全球化提供公共产品,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分享全球化收益。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2017年04月14日23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