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民参军”“再为天下先”!看“四川标准”的国家视野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冯超 刘小琼 方帅责任编辑:柳晨
2017-08-26 03:00

近日,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办法(试行)》,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军民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一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鞭策自己。而今,作为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级行政区,他们勇敢地肩负起“再为天下先”的历史使命,以降低民口军品市场准入门槛为突破口,整合人才、融资等配套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民参军”的热情。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报道——

民参军:“四川标准”的国家视野

——全国唯一“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样本分析

■冯超 刘小琼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帅

1.化解军工“四证”之“难”

“逼”出了拆壁垒之举

如同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在大山臂弯间成长起来的四川“民参军”企业,发展一度被信息壁垒、程序壁垒所制约。

按照国防科技工业现行管理规定,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建设,必须取得相应的军品资证。但对民营企业而言,这些资证获取难度大、周期长,有些程序更是“连门都摸不着”。

一套流程走下来,至少要花费三四年时间。市场风云变幻,机遇转瞬即逝,这对于“参军”心切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简直是要了“老命”!多年来,他们只能通过与第三方企业合作,不少企业家戏称这是“曲线参军”。

如何让“民参军”资证审批更简洁?如何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建立长效的供需信息共享机制?一句话:敢拆壁垒!

封闭环境中孕育的“敢”字当头,勇于冲破的巴蜀精神,再一次积蓄和迸发了力量。2016年以来,四川省会同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国防科工局联合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名录认证》联合审查试点。另一方面还进行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的探索。

“只要通过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即使没有军工‘四证’也可以有‘参军’机会。”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许州介绍,这样一来,大大降低门槛,可以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

截至目前,四川省全省范围内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认定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直线出击”的脚步声已经迫近,“曲线参军”将会成为历史。

2.“财神”与民企牵手

“融”出了破坚冰之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点在军民融合产业上体现得更加突出。但手中有“财”的金融机构,面对中小型军民融合企业时却有着自身的顾虑。

军工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高、回款周期长等特点,企业为了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很高。而一般中小型军民融合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等级不高、缺少抵押物等情况,商业银行出于风控考虑,放贷意愿不高。

四川省从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入手,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成立了专门的军民融合金融服务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2017年3月,全国首家军民融合科技支行在绵阳市成立,推出了“军工订单贷”“军工研发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通过建立专业机构、专业化运作,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一揽子”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优质民企参军和军工技术转化。

“只要手上有订单,我们最快只需要5个工作日,就可以从军民融合科技支行拿到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绵阳市一家“民参军”企业的负责人王斌告诉记者。

除此以外,四川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多元化融资,降低融资门槛。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非上市企业通过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手段募集资金。

企业“财路”变得多起来,一条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化路径延伸铺就,路的前方是正在形成的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