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迷茫!听一位大龄文职人员聊聊归属感幸福感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胡铮 方志远 张明杰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11-29 03:05

新修订的《文职人员条例》颁布前,卢晓英对未来发展也曾一度产生过迷茫:自己年龄偏大,受限于原有的中职聘用最高年龄,如果评不了中职怎么办?退休后社会保障待遇怎么办?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改革“红利”提升获得感

——听陆军边海防学院文职人员教员卢晓英现身说法谈改革

■胡铮 方志远 张明杰

初冬北京,凉意浓浓。

这几天,卢晓英显得格外忙碌,心里却始终是热乎乎的。自从来到清华大学陆军院校文职人员教员进修培养班,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白天听课学习,下课讨论交流,晚上加班查阅资料,挑灯夜读成为常态。

卢晓英是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边防勤务教研室的数学讲师。新修订的《文职人员条例》颁布实施之际,陆军在清华大学举办院校文职人员教员进修培养班,卢晓英是参加培训的50名教员之一。

从授课人到听课人身份的转变,卢晓英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21天的进修学习,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机会难得,我必须投入全部精力将学习效益最大化,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面对难得的进修学习机会,卢晓英说,能有现在这股拼命学习的劲头,是因为文职人员制度改革带来的“红利”,显著提升了我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条例》颁布前,卢晓英对未来发展也曾一度产生过迷茫:自己年龄偏大,受限于原有的中职聘用最高年龄,如果评不了中职怎么办?退休后社会保障待遇怎么办?正当她心里打退堂鼓时,《条例》颁布实施了,这让她重新燃起了奋进的希望。

笔者了解到,与卢晓英一样有过这种顾虑的文职人员教员在学院不在少数。该校区民族语言教研室助教芦晶,当初怀着对国防事业的无限憧憬报考了军队文职人员,本想在岗位大显身手,可工作后不久她就发现,当时文职人员岗位专业系列较少,管理岗位不设置文职人员,个人发展局限性较大。

这次文职人员制度改革,芦晶惊喜地发现,文职人员岗位专业系列大幅扩展,实现了由辅助专业向主干专业、由技术岗位向管理岗位、由非领导职务向领导职务、由勤务保障向作战支援保障的全方位拓展,文职人员职业发展的舞台更加宽广。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芦晶激动地说:“《条例》的颁布实施犹如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加催生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条例》对文职人员的身份属性、职能使命、待遇保障等10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政策调整……”每当卢晓英和同事们研读新的文职人员政策、读到这些振奋人心的字眼时,总是不由得心生感慨,“我们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必须要有新作为。”

这次她有幸成为校区参加清华大学进修班“第一人”,“机遇来之不易,我必须倍加珍惜,努力进取。”卢晓英说,从《条例》颁布实施,到参加清华大学进修培养班,国家和军队一系列暖人心、聚人心的务实举措,让文职人员群体如沐春风。

有动力,也有压力。卢晓英说,“随着文职人员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后文职人员选拔渠道更广,越来越多的文职人员将走进军队各个岗位,这就意味着岗位竞争压力也会水涨船高,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在文职人员岗位发展的迫切需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