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了一下头盔,咋就输了一场夜战?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代烽、张畅 等责任编辑:杨帆
2018-03-28 11:04

“狠狠打”不等于“精确打”,用数据思维提升夜训效益

去年9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一场连排红蓝攻防对抗在金陵东郊某山地打响。

阵阵乌云袭来并夹杂着细雨,夜战场漆黑一片。为给射手指示目标,连长刘飞果断命令某型迫击炮发射照明弹。

“一发装填,发射!”随着迫击炮班长马立强一声令下,“敌”前沿阵地瞬间亮如白昼,官兵们借着光亮迅速搜索目标。

30秒过后,第二发照明弹再次升空。可令人意外的是,两发照明弹之间出现了数秒的黑暗,未能锁定目标的部分射手不得不重新搜索目标……

马立强甚是困惑:该型照明弹使用说明上清清楚楚写着照明持续时间,间隔30秒发射第二发照明弹在理论上没错,可实战中却出了问题。

“‘理论数据’也要经过硝烟检验。”旅参谋长马太平谈道,受不同天候、地形、地物等影响,装备和器材的夜间使用效果与理论数值差异较大,“狠狠打”并不等于“精确打”。

为此,该旅采取“理论推算、实装(实弹)实验、对比分析、实战论证”的方法,聚焦提升“侦、控、打、保、防”能力,设置不同天候、光亮、地形条件,对所属夜视、侦察、通信、火器和照明等5类数十种装备进行效能试验,先后采集上百项数据,并梳理出《分队夜战装备、器材效能实验手册》,下发战斗分队,为“精确打”提供科学依据。

手握某型迫击炮夜战效能实验手册,班长马立强感叹,有了精准的作战数据作支撑,夜间作战如虎添翼,下一仗一定会打明白、打精彩。

“左前侧300米处矮墙,某火箭弹两枚……”记者在夜间演练场看到,在精确计算下,“敌”前沿目标被逐个打掉,道道防线被成功突破。作训科长朱旭介绍说,如今,效能试验数据已细化至官兵携带的每件武器装备上,大家一看就懂、拿来能用,官兵们可以据此制定战法、打法,充分发挥武器装备效能,让数据真正成为战斗力“倍增器”。

“共命中单兵靶×个,地堡靶×个,炮目标×个……”演练刚结束,各类命中和毁伤数据便迅速录入到信息采集总表,旅火力科参照前期夜间效能实验数据,进一步对各类数据进行梳理修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