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医学防护坚盾,这支科技劲旅因何屡创奇迹?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金海、刘征云、邵龙飞、庄颖娜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5-15 18:03

(一)

因战而生,为战而研。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我军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医学防护难题,某药物研究所前身在京正式组建。汤腾汉、黄衡禄、周金黄、张其楷、宋鸿锵、周廷冲、黄鸣龙等老一辈科学家听令而行,从四面八方齐聚这个无声战场,吹响了向新领域进军的号角,发起了向医学防护阵地的一次次冲锋。

翻开研究所历史,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建所之初,连台像样的仪器都没有,有的只是几个手提秤、几个破闹钟、几个瓶瓶罐罐。特别是当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没有现成的研究资料,科研人员就从公开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缺乏实验器材,就自己画图,晚上大伙一起加班,做出了特种通风橱、液体自动分流装置、熔沸点测定器等一个个实验器械。

建所初期,老一辈科研工作者集智攻关,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军事医学研究院供图)

在研制某型防护药品时,起初药效总是不理想。“解药一个不行就没招了?”讨论会上,药理学家周金黄启发大家开动大脑,集智攻关。经过反复研究,大胆运用中医复方理论,一举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仅用一年光景,这些科研人员就在防护重点领域拿出初步防治措施,实现了我军医学防护零的突破。

首战告捷!当真正打开了这扇科学之门,他们更加清晰地看到,要保证部队官兵在战场上实现全面有效防护,必须从点到面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实战需要的医学防护体系——这个任务比设计某种实验仪器、研制某项药品要更加艰巨。更多新的攻关大幕也随即徐徐拉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