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让中国军队应急救援能力更强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乔梦 姜永安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5-16 19:50

首款军民融合医疗救护飞机。王爱勇摄

2016年8月,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交运输研究所对军地联合研制的首款医疗救护飞机通过验收,这不仅为军队伤病员境内外远程紧急后送搭建立体救护链,也深化拓展了军民融合航空应急救援新路。但目前,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供给能力远不能适应当前需求的快速增长。

同年,金秋时节,在郑州某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一幅幅战略投送保障的画面,生动诠释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精彩。作为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该基地同时具备统筹铁公空、整合储运救、衔接军地民的职能作用和覆盖全国、辐射境外的战略枢纽功能,已成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中转枢纽,以及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关键节点,它的建成运行是我军构建战略投送力量体系的创新举措。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国办发﹝2017﹞2号),规划提到支持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增加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及相关专业设备,发挥其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等领域的作用。这一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军队、地方政府、社会力量都组织了直升机救援。通航公司主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随时待命,在此次抗震救灾空中救援中显现了活跃的身影。从地震发生至8月10日16时,民航航班从九寨机场运输出旅客2300余人,保障抗震救灾飞行112架次,其中,军航65架次,民航航班38架次,通航飞行9架次。

值得一提的是,十年前,6家被调用的通用航空公司,只有一家是民营公司,九年后九寨沟地震,出动救援的通航公司全是民营企业。十年前,军方主导的空中救援,通航公司仅负责运输物资,人员救援;九年后的九寨沟地震救援,通航公司不仅起运输作用,还利用直升机进行影像记录,使用无人机勘探灾情进行现场追踪。十年前,通航资源要从全国各地调动,九年后的九寨沟地震救援,当地多家通用航空企业就足以完成众多救援任务。

这十年,军地救援体系日益完善,军民一体,统一指挥,高效协作。这十年,军民融合式应急救援发展一直在进步。

2010年4月16日上午8时,青海玉树地震救灾现场,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与当地藏族群众经6个小时的努力,成功救出一名女孩。(资料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