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敌必亮剑:抗日烽火中的晋察冀骑兵团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亚彬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5-25 10:44

原标题:逢敌必亮剑

八路军115师骑兵营挺进敌后。沙飞摄

遭遇倒马关,首战告捷

“七七事变”后,国共联合抗日。1937年8月,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骑兵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团,刘云彪任团长,肖锋任政委,下设3个连。8月22日,部队召开誓师大会,600多名骑士荷枪骑马排成方阵,作为抗日先遣队从陕甘宁边区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部队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经新绛、侯马、太原、原平进驻五台山下的苏子坡待命。途中,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骑兵团改为骑兵营,人马不变。

这时,日军已分三路南下,国民党军队望风溃逃。一一五师首长指示骑兵营于9月23日占领涞源,向紫荆关方向查明敌情,配合师独立团在涞源、灵丘、广灵之间牵制敌人,掩护师主力在平型关展开,阻击企图进犯太原的日军坂垣师团,保障其右翼安全。部队接受任务后,离开苏子坡,于9月20日到河北阜平县城,22日到达唐县上苇子村、下苇子村。这里山高林密,好隐蔽,部队在此休息,补充粮草。

上、下苇子村前面30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倒马关。倒马关位于太行山中段、唐河上游的一个转角处,与居庸关、紫荆关并称明长城“内三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倒马关离涞源100多里,是西通平型关的要道。

23日早晨,骑兵营从上、下苇子村出发,计划当天赶到涞源城。行军部署是:二连为前卫,一、三连在后。部队进倒马关城时,突然发现城头碉堡上有敌人。二连连长范昌标命大家迅速下马抢占东端的碉堡,并报告营长刘云彪。刘云彪将情况向师部报告。

这位范昌标连长早在红军时期就是一位传奇英雄。他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了第一次到第五次反“围剿”。长征期间,参加先头侦察部队,突破乌江时,潜水对岸,拔掉敌地堡,击毙敌营长,为大部队过江扫清了障碍;强渡大渡河时,他编在第二梯队,奋勇向前;他三过草地,护送毛主席,接应朱总司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夕,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骑兵团一连连长的他,受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陕北红军的委托,率领一连带着毛主席给朱德、贺龙的亲笔信和食品、衣物,到甘肃静宁、会宁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

这时,日军已占领涞源县城、插箭岭,正向倒马关进犯,企图配合雁北之敌进攻太原,同时继续南犯。师部命令骑兵营扼守倒马关,打退南犯之敌,配合平型关战役。范昌标把抢夺碉堡的任务交给一排。排长刘崇志高喊:“同志们,消灭日本鬼子的时候到了,冲啊!”战士们个个如猛虎出山,迅速抢占了中间碉堡。日军非常傲慢,打着膏药旗,端着上着刺刀的三八大盖枪,哇啦哇啦直叫,气焰十分嚣张。范昌标命令各排、各班沉住气,等敌人接近再狠狠地打。侦察班长刘云赐机智勇敢,选好地形,做好隐蔽,打倒一个日军指挥官,接着一阵射击又打倒了几个鬼子。敌人缩了回去。

经过数小时激战,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冲锋。二连副连长李盛才带一个排从关东迂回过去,占领唐河北岸的山坡高地,从后面包抄敌人。在攻占西端碉堡时,刘崇志冲在最前面,被敌人机枪击中,光荣牺牲。战士们打红了眼,决心为排长报仇,勇敢冲上碉堡。

天黑时分,刘云彪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总攻击。敌人见八路军来势凶猛,有被南北夹击的危险,就放弃了南犯企图,向插箭岭逃窜。这一仗共打死二三十个敌人,我方伤6人,亡4人。

倒马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师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乱了日军南犯计划,保障了平型关我军主力的右翼安全,拉开了平型关战役的序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