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邂逅互联网之光,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杨凡凡 孟凡璐责任编辑:康哲
2018-11-07 01:20

“梦里水乡”邂逅互联网之光,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军网记者 杨凡凡 孟凡璐

20多年前,曾有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梦回水乡》。这首歌曲美好悠扬、旋律动人,带有浓郁江南韵味,也让无数人如歌词中所唱,将对水乡的“淡淡相思都写在了脸上”。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乌镇召开。资料图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乌镇召开。资料图

11月7日,浙江乌镇再次拉开互联网盛会的大幕。当人们徜徉在这块“梦中水乡”,潺潺的流水、斑驳的古桥、撑着油纸伞的曼妙佳人、长满青苔的石板小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风景似曾谙。当记者踏上这块跃动着古典风韵与时代气息的“互联网小镇”,拨动记者心弦的又会是什么呢?

江南之美,美在传承。在乌镇,也许你踏过的每一块石板都有古代文人留下的足迹,也许你走过的每一座桥都有一首诗……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人才辈出,让这座小镇走入世界的眼光,大放异彩,不得不让世人为之惊叹。

小桥流水,青石台阶,古老的故事在这里开始。资料图

小桥流水,青石台阶,古老的故事在这里开始。资料图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在水乡,桥是寻常可见的,古镇更是不能没有古桥。乌镇的桥,灵巧可爱,千姿百态。或庄严持重,结结实实;或朴素平坦,简简单单。据记载,乌镇的桥始建于南宋,大大小小几十座。桥名蕴藏着乌镇人的价值观:通安桥、万兴桥、如意桥、迁善桥、咸宁桥、平安桥、延嗣桥……给人浓浓的生活气息。桥是乌镇的书签;读懂了这里的座座小桥,也就嗅到了乌镇的底蕴和味道。

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古镇往事。中国军网记者 孟凡璐 摄

乌镇除了拥有充满灵气的小桥流水外,还有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穿行其间,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的“点睛之作”,细细端详,慢慢品味,你会感受到置身于熙熙攘攘大都市之外的平静淡雅之美。在乌镇,没有整齐划一的高级写字楼。这里的建筑给人的第一观感可能是一种“碎片化”的存在,但正是在这种不经意间,成就了妙笔丹青的惊艳。当一排排白墙黛瓦与小桥流水交相辉映,不正是如诗如画的感觉?

乌镇的民居大多砖木结构,河中生柱,水上架阁。角角落落的创意,里里外外的匠心,结构密集却有章法,紧凑中常有闲笔。高墙深宅,园林奇石,爬墙虎沿着窗棂苍苍地攀缘。每一户窗牗都很讲究,大窗套小窗,扇叶微启,似清风晓叩。进门有梯,楼上有阁,虽逼仄亦有闲适,不会雍塞,没有磕绊。屋挨屋,墙跟墙,门通门,进一家门做百家客。枕水人家,万户相倚梦,温柔是水乡。

富有江南建筑特色和恢弘气质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英姿勃发。资料图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 乌镇的亭台楼阁,青窗黛瓦,每一座建筑都被赋予了生命,都蕴含着独具特色的别致。

生命,跃动着活力;别致,来源于传承。

采访中,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领衔设计师王澍这样阐释乌镇和互联网的关系,“乌镇就是一个碎片化、平民化的结构,这个其实跟互联网的本性是一样的。所以表面上看两者根本不搭界,但本质上非常有关系。”气息典雅的乌镇古建筑与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着相同的特点,二者的相得益彰促进了互联网在这里的快速发展。

今天,经过了四届互联网大会洗礼的乌镇,再次迎来了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这一刻,这个千年小镇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让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和期待。未来几天,年轻的创客们在这里分享经验,知名的互联网“大咖”在这里论道,前沿技术在这里合纵,神奇科技在这里上演。在互联网世界里,地球将越来越小,人类文明、进步、共享的步子将越迈越大。

行走在乌镇的古桥之上,穿梭在大大小小的亭台楼阁之间,细细品味乌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互联网之光带给这座小镇故事将更加生动,也更让人向往。

桨声灯影,流水潺潺,夜晚的乌镇。中国军网记者 孟凡璐 摄

 

桨声灯影,流水潺潺,夜晚的乌镇。中国军网记者 孟凡璐 摄

桨声灯影,流水潺潺,夜晚的乌镇。中国军网记者 孟凡璐 摄

夜幕里乌镇西栅景区里的水上客栈灯光璀璨,倒影清晰。中国军网记者 孟凡璐 摄

(中国军网乌镇11月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