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观与时俱进 助力国际安全合作

来源:法制网作者:凌胜利责任编辑:宋丽丽
2018-04-14 17:02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凌胜利

当今世界,一方面各国联系日益增强,相互依赖密切加深,和平与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另一方面,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各国之前的军事对抗并未完全根除,加强国家安全维护与国际合作仍有必要。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安全观方面不断与时俱进,亚洲新安全观、总体安全观、发展安全观等安全观念不断提出和践行,助力于国家安全的维护和国际安全合作。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邻国众多的国家,周边地区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总体保持良好关系,但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复杂,既有冷战遗产,也有现实热点;既有传统安全的困扰,又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牵绊;既有大国间的安全困境,又有大国与小国间的不对称困境;同时还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如何解决诸多周边安全问题关系到周边地区能否实现和平与稳定,也关系到周边安全共同体能否实现,最终也关乎周边命运共同体能否建成。与此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不断参与国际热点问题处理和全球安全治理,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如何加强国家安全、促进国际安全合作,首要是解放思想、观念先行。只有各国安全观念取得基本共识,国际安全合作才更容易形成。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安全观念方面不断与时俱进。

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安全观在新世纪的重要发展。2014 年4 月15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并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总体安全观提出基本上把我国安全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实现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相互协调、国内安全与国际安全的紧密结合。

二是利用主场外交倡导亚洲新安全观。2014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亚洲新安全观是中国主张的新安全观的继承与发展,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其中“共同”表明安全的相互影响,体现了相互性,而“合作”则被视为安全实现的重要方式,“可持续”则意味着安全合作的良性延续。亚洲新安全观在肯定安全实现方式的合作性同时,更侧重分析了安全的属性。2017年初发布的《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则是进一步倡导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作为亚太安全合作的理念基础。如何将“亚洲新安全观”落实到亚太安全的具体实践中,需要将“亚洲新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和周边安全的具体问题相结合,探求制度化合作途径。

三是中国积极推动发展安全观。中国历来主张将发展与安全相统筹,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谋发展,两个轮子协调并进。在周边地区合作实践中,无论是上海合作组织还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都主张将发展与安全相结合,将发展作为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尽管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稳定,但远未到和平可以唾手可得的时期,忘战必危的警钟仍需不时敲响,各国仍需积极加强国家安全维护。尽管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概率大为降低,但国家竞争日趋激烈,使得非传统安全日益上升,这些也需要广大公民的安全观的增强,最大程度地使国家总体安全全面有效地实现,为国际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系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秘书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