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薪聘请,他们的选择和钱学森一样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杨捷等责任编辑:柳晨
2017-08-30 03:03

延伸阅读

强军伟业呼唤“海归”人才

■石齐全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要有一流军事人才作支撑,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进强军兴军事业的当务之急。留学归国人才是宝贵的战略性资源,从被誉为“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到被点赞“让外国航母后退100海里”的“时代楷模”黄大年,一代代“海归”人胸怀强军报国的赤胆之心,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职人员作为新兴的人才方阵,应充分发挥开放包容、自主灵活的引才用才制度优势,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和视野,面向全球汇集众智、广纳英才,让更多智慧力量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上充分涌流。

要创新机制“引”。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归”人数达265.1万,仅2016年就达43.3万人。强军事业需要这些“海归”人才,也能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要以不拘一格、求贤若渴的态度,系统谋划、主动出击,大力宣传国防军队建设新成就和文职人员制度新优势,大力实施海外人才延揽专项计划,用足用好公开招聘、直接引进等途径,开辟高端人才进入文职人员队伍的“绿色通道”。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借鉴地方成熟经验,创新完善特聘引进、项目合作、短期聘用等机制,集聚更多“海归”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

要大胆放手“用”。“海归”人才在掌握先进理念、涉猎前沿科技、开展创新创造方面有独特优势。把他们用好了,必能成为“军之利器”。要针对“海归”文职人员特点优势,积极搭平台、压担子,安排他们在中外联演、军事外交等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在教学科研、技术攻关中“唱主角”,对贡献突出、发展潜力大的及时放到首席专家等重要岗位历练。要抛开顾虑、充分信任,多给机会、多予扶持,让取得“真经”的“海归”人才深度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在科研立项、经费保障、团队建设上给予倾斜,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重点帮促,让他们在强军舞台上实现自身价值,发挥更大作用。

要遵循规律“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注重用强军目标感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引导他们自觉克服西方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努力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海归”科学家看齐;要持续抓好知识结构改善和业务水平提升,有意识安排名师帮带、送学培训和重大任务锤炼,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提高;要注重补齐“短板”,通过当兵锻炼、参加实战化演练,不断强化军政素质,锤炼过硬作风,提高适岗能力。

要多措并举“励”。引才不易、留人更难,必须进一步强化人才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真情服务保障,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要用强军事业引领激励,引导他们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军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要用真诚关怀感召激励,以爱才如命、惜才如金、唯才是用的态度,对他们倾心相交、宽容以对,维护好正常的国际交往、学术交流等权利,解决好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不断增强获得感归属感;要用优厚待遇保障激励,建立完善与业绩贡献相挂钩、具有比较优势的保障机制,使他们有干事创业热情而无生活后顾之忧,在改革强军实践中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