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登上国境线上的一座座哨楼,感悟新时代守边人的炽热情怀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欧世金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2-06-13 07:11:13

北疆哨所气象新

■欧世金

伊犁、阿勒泰、塔城,霍尔果斯、白哈巴、铁列克提……

去年草黄马肥时节,我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疆边防,登上耸立在国境线上的一座座哨楼,瞭望边关的沧桑巨变,感悟新时代守边人的炽热情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从军已近38个寒暑,前一半时间在新疆,跑得最多的地方是边防;后一半时间虽然远离西北,身居都市,但更加想念雪山哨卡、大漠军营,恰似游子,离家越久、距离越远,思之越切,念之越深。

“不到伊犁不算到新疆。”这句民谚在新疆家喻户晓。且不说伊犁壮美如画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只说它厚重的人文景观就让人目不暇接:清代乾隆设立的伊犁将军府旧址、乾隆皇帝亲自撰拟的记载平定准噶尔叛乱经过和功绩的格登碑、林则徐纪念馆、三区革命烈士陵园……当年,接待来边疆采访的中央媒体记者,我首先向他们推介的也是伊犁。

但那些年要去伊犁并不容易。夏秋季节,乌鲁木齐至伊犁机票一票难求。如果坐汽车,一般在路上要跑两三天。途中车辆要是出了故障,那就遭罪了。有一次,我乘车翻越天山果子沟,正逢道路维修,几十公里山路,越野车整整跑了一晚上。天亮出山后,行李箱上的锁都不知被颠到哪儿去了。

定下先去伊犁的决心,我心里盘算着如何预订北京至乌鲁木齐的机票。没想到的是,一位战友不等我说完想法,就来了一句:“你落后了!”他告诉我,从北京到伊犁,已开通直达航班。早上从北京出发,只需大半天时间就可到达伊犁地区首府伊宁市了。

“我还想到塔城、阿勒泰,怎么走?”我有点故意为难他的意思,战友得意地说:“伊宁到这两个地方,天天都有航班。”他还带点夸张的语气补充说:“乌鲁木齐到这三个边境城市,如今都通了铁路,也通了高速公路,你想到哪里去,拎着包就能走,阿勒泰地区已开通两个民航机场。”

哎呀!真是不敢想象,一向被视为偏远、落后的边疆地区,建设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抵达伊宁,直奔霍尔果斯边防连。我曾记得,当年这段近百公里的路程,北京吉普“212”要跑大半天时间,现在个把小时就到了。连部掩映在一片楼群之中,记忆中一个院子、一排平房的老样子已不复存在了。参观完连部综合楼,我禁不住赞叹营房设计之新颖、实用。指导员胡晓锐说:“吃、住、行、通讯、通邮等难题,曾困扰我们边防军人几十年,现在基本都解决了。连单独执勤点官兵看电视、打电话、上互联网都不用犯愁了。”

“不登哨楼不算到边防。”这句兵谚,大有深意。我们驱车通过国门,来到连队前哨班。哨楼像一座巨塔,高耸入云。正犯愁如何爬上去,一位战士打开电梯示意我进去。我一时竟不知所措:“哨楼还有电梯?”同行的伊犁军分区领导说:哨楼安装电梯在西北边防连队确实罕有,可见这个哨楼不一般呀。

说话间,我们登上了哨楼顶层,视野顿感开阔。身后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楼群,一座新城在荒凉戈壁拔地而起。往南看,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国际班列飞驰西去,“一带一路”在这里奏响了一个强劲的音符;往北瞧,长长的车队在安检,正有序通过国门。

透过瞭望镜,目光越过巡逻路、界碑、铁丝网,远方情况尽收眼底。

界碑依旧,风雪依旧,边防哨所却已经焕然一新。

守边的日子甜了,守边人的笑脸多了,这是与过去相比较而言的。西北边防有些苦、有些难,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南疆防区苦在山高、路险、氧气少。北疆则苦在天寒、地冻、风雪大,像驻守在祖国版图大公鸡尾巴上的红山嘴、可可托海、扎马纳什、白哈巴等几个边防连,冬季大雪封山期长达半年之久。从空中看,一个个边防连像一座座孤岛,矗立在阿尔泰山茫茫雪海之中。不难想象,在雪海中执勤巡逻的官兵们,生活是多么的孤寂和艰辛。好在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汉等各民族兄弟姐妹,与他们相邻相亲,携手并肩卫国戍边。

我又来到了白哈巴边防连。正巧,连队即将进行长途乘马巡逻。在做准备工作的几天时间里,我刚好有机会贴近采访。

我想做一次核酸检测。到哪儿去做呢?指导员听出了我的为难,爽快地说:“简单,我给白哈巴村委会主任打个电话。”从他们交谈中,我感觉到对方是一个哈萨克族人。简短交流结束之后,指导员对我说:“妥了,明天上午10点到村里去做。”指导员还说:“我们和村民的关系,是邻居又似兄弟,平时谁有事吱一声就行。”

马草储藏是连队入冬前的一件大事。那些天,我见几位牧民在连队马厩旁进进出出,便好奇地上前打探。军马饲养员李茂余说,他们是连队请来帮忙的。连队有20多匹军马,入冬前要储存4500捆马草,这些活官兵们忙不过来。打草、装车、拉运、卸车、上垛,都是技术活,牧民群众干起来虽然轻车熟路,但也要忙活十天半个月。

3号夏季执勤点,设在滚滚流淌的界河旁。这片哈萨克族牧民喜爱的夏牧场,水草丰茂,地势开阔,最多的时候放牧牲畜近十万头。防止人畜越界,成为官兵们的头号任务。人少事多加上远离连部保障不便,还有与牧民群众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等诸多难题,摆在面前。一位哈萨克族护边员看出了官兵们的难处,主动搬来做了邻居。于是,绿色帐篷与白色毡房紧挨一起,像一对并肩守防的兄弟,成了夏秋季节边境线上的特殊一景。到执勤点后,禁不住再三邀请,我们躬身进入毡房做客。女主人倒茶,男主人说话,他们上初中的大女儿当翻译,汉语讲得很流利。从这一家人开心的笑脸和清纯的眼神中,能体会到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军队的真情实意。

切身感受到各族军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是我骑马踏上巡逻路之后。长途巡逻,人员出动多,物资保障难,途中还可能发生马匹受伤、生病等意外情况,连队军马已不能满足需要,村民第一时间送来了最好的马匹。一路上,参加巡逻的几位少数民族护边员,担负的任务繁重又特殊:负责驮运生活物资;遇到湍急的河流、陡滑的山道,他们冲在最前边开道;到了宿营地,人困马乏,寒意袭身,他们端上来的那一碗碗香味扑鼻的奶茶、热气腾腾的汤面,不能不叫人动情心暖。还有,喂马、钉马掌、备马鞍、装物资、收拾行李,哪样离得开他们?不说别的,我骑马是个新手,马嚼子怎么也套不进马嘴里,脚蹬该扣到第几个扣眼合适,马肚带应系多松多紧……最后,只有护边员兄弟搭手帮忙,我心里才有底。

采访途中,我们驱车而行,雪山、河流、草原、戈壁、森林,从车窗外飞驰而过。晨曦中,毡房里飘出乳白色的袅袅炊烟;夕阳下,畜群披着金光悠然牧归;界碑旁,军民联防巡逻队伍整装前行……和平的边关,和美的生活,令人心旷神怡、心花绽放。那些时刻, 我一遍又一遍哼唱着那些经典老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怀念战友》《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快乐的心儿乘着歌声在飞扬、飞扬。

此行,我最想去的是塔城边防。

塔城,因塔尔巴哈台山得名,自古以来就是扼守西陲的战略要地之一。所辖区域,汉朝属乌孙,北魏为高车部游牧地,北周至隋朝属突厥,唐代在此设置匐延都督府,我国历朝历代对此地行使着管辖权。但落后就要挨打,晚清政府在塔城签下4个不平等条约,割让大片领土,写下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

途经塔城,我们被军分区军事首长热情挽留。一见面,他急切地介绍,塔城战略位置之重要、军事地形之特殊,当年军民抗击外来侵略之英勇。“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他数次引用这句诗,怕我们没听懂,换了一个角度强调:“我们是睡觉都要睁只眼,边防无小事啊。”

“走,到边防一线去看看!”在乌什水边防营营区外,几排野战迷彩帐篷搭在一片沙石上,官兵训练的口令声此起彼伏。这里怎么像野战部队?官兵们告诉我:实战化训练,在边防部队没有“特殊化”。

在库则温边防连,我们参观了披着伪装网的地堡以及观察、防御、进攻、支援等军事设施。连队官兵介绍,除乘车、骑马、徒步常规巡逻之外,无人机已进入前沿哨所,对不在日常巡逻范围的地域进行空中侦察,还有夜视器材等新装备也在巡逻中普遍使用。首长机关到边防一线蹲点,重点帮带带兵打仗能力。

边防一线“战斗味”浓了!伊犁某边防团有个女兵叫陈蕾蕾,在参加军分区岗位比武竞赛的前一天,突然腹泻不止,领导劝她放弃比赛,并说已找好替补队员。可陈蕾蕾不停地摇头:“我是战斗员,哪能轻易服输?”那天早上,起床号一响,她拔掉输液针头,一口气吃了5个馒头,再加2个鸡蛋。比赛场上,看上去纤弱的她,竟然异常顽强。她背着自动步枪、望远镜、灌满水的水壶,还有4枚手榴弹,连贯作业15个小时,全程达45公里,完成了隐蔽行军、定向越野、夜间侦察、实弹射击等6个课目,最终夺得女兵战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赶到铁列克提边防连,我们没有停歇,驱车直接去祭奠在卫国戍边中牺牲的英烈。暮色苍茫中,焦黑的戈壁、坚硬的岩石、寂静的国境线,使我们祭奠英烈的仪式更加庄重,心情愈发沉重。

在雕刻着烈士头像和简历、功绩的烈士纪念墙前,我们久久伫立,深情地瞻仰他们年轻的面庞,一遍遍念着他们的英名。英烈们倒下了,鲜血和生命融进了祖国的山河,铸成坚不可摧的巍峨界碑。

如今,可以告慰英灵的是,祖国更强大了,边防更巩固了,那种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决不把领土守小了,决不把主权守丢了!” 新时代戍边官兵发出的铮铮誓言在边关回响,向党和人民奉献出至刚至柔的爱。

扫描或者点击二维码,听“长征副刊”往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