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中,俄罗斯米-26重型直升机将三一重工挖掘机吊上坝顶。
畅想升级后的米-26
新闻纪录片中,我们曾无数次看到电力或通信行业的工作人员,抑或是武警官兵,艰难地以肩膀抗着沉重的线杆甚至是钢铁塔架部件沿着山麓前行,在钦佩他们不畏艰险精神的同时,笔者也在想,通过重型运输直升机的装备和应用,可以改变这一状况。
笔者期待的米-26的现代化升级将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航电系统,配备玻璃化座舱,减轻飞行员操作负荷,这对于强调民用的多功能直升机尤为重要,中国近年在航电领域的进步较为显著,这一方面两国有很好的合作潜力。
其次是发动机和旋翼系统的升级,俄罗斯在大功率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领域素来有雄厚的基础和经验,米-26使用的D-136单台功率超过1.1万马力,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差距较大,目前国产涡轴-8系列功率不超过2000马力,如果有相应的资源投入,俄罗斯完全可能对D-136改进升级,开发出更适合未来重型直升机使用的动力系统,至于新型旋翼系统,中国也可以凭借近年取得的成功经验与俄方合作,开发出效率和可靠性更好的旋翼系统。
第三是机体外形和结构的改进,这要求采用新型材料,实现外形的气动优化和结构减重,这一领域中俄仍有不小的合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