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T-50战斗机:“双头鹰”展翅欲飞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刘广琛 张乃千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6-07-21 16:38

资料图:T-50战机配备30毫米GSh-30-1航空机炮一门,并内置3个武器舱。

复苏缓慢脱节战场需求

作为俄罗斯空天军现役的主力战机,苏-27和米格-29系列战机主要技术都源自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于美国在航空领域的巨大技术优势,苏-27和米格-29的列装大大缩短了苏联战斗机在装备领域与美国的技术差距,但新型材料、电子设备和综合性能依旧是苏联战斗机不可忽视的技术短板。事实上,俄罗斯曾多次努力追赶在先进战机领域与西方国家的差距,1997年苏霍伊设计局创造性地推出了前掠翼验证机苏-47,曾引发人们对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无限遐想。但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方经济困难,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研发始终挫折不断。

T-50战斗机的研制历程并非一帆风顺。T-50原定的试飞时间是2007年,但由于引擎研发及其他技术问题,试飞时间被一再延期。到2010年T-50战机终于首飞成功时,距离世界上第一种第五代战斗机F-22服役美国空军已经有5年时间。T-50的第二架原型机本应该2010年年底开展飞行试验,但一直被推迟到2011年3月。2014年6月,T-50在试飞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起火事故也对后续的试飞实验带来了一定影响,俄罗斯政府多次大幅削减T-50项目的研发经费,俄空天军原定计划2020年前生产52架T-50的计划也被缩减至12架。

事实上,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发展缓慢事出有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严重滑坡,原本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四分五裂,军工生产严重萎缩,在航空制造领域也是如此。进入普京时代,俄罗斯国力虽然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主要依靠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半成品”武器装备继续研究,或是直接翻新改装老旧武器编入现役,仍未达到苏联时期军事工业的应有水平。此外,T-50战机的研制需要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反复测试,也需要配套投入大量人力成本,而俄罗斯目前依旧“冬眠”的军工体系要想完全复苏,本身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作为俄罗斯国防工业复兴的重要标志,T-50研制历程虽然一路步履蹒跚,也是俄罗斯国家复兴的必经之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