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环太平洋-2016”多国联合军演在美国夏威夷落下帷幕。各国参演舰艇备受军迷瞩目,其中,美军“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无疑是关注的焦点,而它的突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为其伴随保障的“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雷尼尔”号。
在作战需求中催生

图为“雷尼尔”号“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航母编队极强的远洋作战能力迎合了美军对海权的极度渴望,因此自航母问世,美军就格外重视其系统发展,“空海一体战”理论更是基于航母全球到达的能力提出的。而要保证航母编队战斗力的发挥,战斗补给必不可少。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和战斗辅助舰船在航母舰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快速战斗支援舰就是一款专门为航母编队舰艇提供燃油、弹药、粮食、备品等各种消耗品,使其能够长时间坚持在海上活动的补给舰,是航母编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常被称为航母“保姆”。它的出现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阿利•伯克在总结二战中美国海军缺乏航行补给能力的教训后,提出建设“一站式补给舰”的想法,要求新的补给舰兼具弹药船、干货船和油船功能,拥有较高航速并具有一定战斗能力。此后,第一代快速战斗支援舰“萨克拉门托”级应运而生。
“雷尼尔”号是“萨克拉门托”级的升级版“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中的第二艘,1995年开始服役,虽是一员“老将”,却不断活跃于各大军演中。此次“环太平洋”联合军演,它就多次对“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进行补给,成为媒体镜头中的亮点。

图为“供应”级与“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共同停于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