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战士”还要多久才能抵达战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许述责任编辑:李文慧
2017-06-30 09:53

机器人战士,离你有多远

电影中的机器人剧照

相信不少人都曾看过获奥斯卡奖的美国电影《拆弹部队》。这部影片公映后引起热议,话题集中在电影中的情节是否真实。

最有发言权的,大概还是真正上过战场的拆弹专家。他们怎么看呢?

“如果电影拍得全是真的,那么我们就没命了!你们能看到的大片,塔利班也能看到呀。假如塔利班看了大片,再找出我们的破绽的话,那以后我们拆弹的活儿就别干了。所以,《拆弹部队》除了英雄主义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听了这话,未免让人有些沮丧。影片中,拆弹专家不顾危险去拆弹,结果被炸得血肉横飞,让人触目惊心。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为什么?因为动手拆炸弹的很可能不是人,而是机器人。

这种专司拆弹的机器人个头很小,以履带为脚,携带方便,可以装进背包。干活时,它剪断炸弹的导线或者在炸弹的关键部位装上引爆装置,撤回后将炸弹定时引爆。

拆弹机器人只是机器人家族中诸多成员之一。其中最拉风的大概要数战斗机器人。代号为“剑”的美军战斗机器人个头不足1米,却披挂“豪华”,装备有4台光学侦察瞄准设备、M-249机枪、M-16系列突击步枪和M202-A16毫米火箭弹发射器等。它每分钟可射出1000发子弹,而且命中率极高,几乎达到100%。

这些机器人的真容,一般人看不到,难以形成直观印象。不过,有一款美国研制的军用机械狗,只要你上网就可以看到:它不仅可以在战场上为士兵运送弹药和食物,还会装扮成圣诞老人的驯鹿来“卖萌”。

人类智力超群,但受制于“肉身”的生理极限,有些地方去不了。在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有毒有害的环境下,机器人就是很好的选择。而且,机器人不需要工资,不需要吃饭,不需要动员,也不会有心理疾病……好处简直太多了。

或许有那么一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不再是血肉之躯的“人”,而是“钢铁战士”。军人只需要坐在屏幕面前观察和指挥,就像打电子游戏一样。

不过,被美军部署到伊拉克的战斗机器人“剑”还未开一枪就很快从战场被撤回——因为它们做了可怕的事情:将枪口指向它们的人类指挥官。

机器人“叛乱”警示我们,关于机器人作战的研究项目并非想象中那么顺利。也许,我们要再等上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机器人和人类并肩作战的情景。但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柯达未能实现影像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型,诺基亚没有及时完成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越,结果它们的辉煌都成为供人凭吊的历史。在研制机器人战士的道路上,如果裹足不前,将来就有可能用血肉之躯对阵钢铁之敌。当年,有波兰骑兵跃马挥刀砍向德军坦克的传闻。可是,没有人会赞颂他们的英勇,而只会嘲笑他们。

在民用领域,部分工人对机器人是排斥的,因为机器人的出现造成了一些工人下岗。但在军事领域,大概没有一个军人会不欢迎机器人代替自己去打仗。据统计,目前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军队已装备了军用机器人,种类超过150种。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机器人,人将变为机器;有了机器人,人仍然是主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