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孟岚责任编辑:李文慧
2017-06-30 10:18

一根保险丝、一段棉线头、一小堆铝屑,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东西”,如果出现在不该出现的位置,就可能成为装备的大隐患。在军工领域,这些不该出现的“小东西”被称为多余物。这些多余物是装备“体内”潜在的隐患,轻则导致装备回厂返修,重则致使装备报废,一丝一毫马虎不得。

通常来讲,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或引入多余物,装备维修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产生不同的多余物。在国内外的装备维修史中,由于多余物导致元器件失效、装备发生事故的案例不在少数。早在上世纪,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由于舱内多余物沉积致使航天飞机上的部分仪器提前失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实中的质量安全隐患恰恰是出自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上。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产品多余物的控制,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必不可少的环节。

美国“陆地”卫星,在发射和空间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受震动、噪声、失重等因素影响,导致多余物沉积,在发射后不久,某通道就出现堵塞情况,导致性能下降。可见,对多余物的控制不仅仅在装配阶段,还要延续到装备使用过程中。

为了有效、准确地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必须找到多余物产生的各种原因,细化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才能“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思想上高度重视是控制多余物的重要一环。许多多余物的产生都源于人员操作过程中的疏忽大意或懒惰心理。微观多余物包括微生物、病菌等,它们通过肉眼很难被识别,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下功夫,要用专业仪器进行系统排查,将多余物问题彻底排除。同样,将防范多余物的措施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并延伸到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才能把多余物消除在萌芽之中。

多余物的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并不断创新完善,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必将对多余物的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