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困长春丨第八章 美国人伸手了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01-14 08:27

中共在热河只有黄永胜教导2旅两个团兵力,李运昌带两个旅新部队赶去配合作战。国民党军主力沿铁路乘车西进,李运昌部则在地上步行,时值寒冬,无处寻找粮食、柴草,又逢土匪骚扰,新部队士气低落。李运昌和黄永胜的电台与总台失联5天之久,不能得到总部的及时支援。结果使战斗力不强的国民党13军一路势如破竹,于11月5日占领朝阳,9日攻占叶柏寿,10日抢占凌源,13日又攻下平泉。

中断了一个多月的国共谈判在马歇尔的努力下,再次恢复。12月27日,国共双方代表刚坐下来,国民党代表张群突然提出,华北的赤峰和多伦也属于东北范围,这两处地方必须由国民党军队接收。

蒋介石深谙战略布局,其分割包围的意图十分明显:赤峰和多伦是进入东北的陆路通道,占据了那里,便彻底切断了中共华北解放区与东北的联系;在孤立进入东北的共产党部队的同时,便于回头对华北解放区形成反包围。

要求传到延安,毛泽东勃然大怒:共产党不反对部分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但国民党始终拒绝协商军队进入的办法。如果国民党仍然坚持这个主张,一旦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共产党概不负责!

调停艰难而国共冲突不断。倍感压力、心情恶劣的马歇尔对蒋介石施压了。蒋介石态度强硬地说,这一举措是防止苏联以东北为跳板染指华北——暗指美军势力范围。马歇尔提醒蒋介石,他是代表美国政府来华的,目前的权力是苏美英三国认可和赋予的,如果今晚达不成协议,对蒋介石委员长切身利益是不利的!

尽管宋美龄在翻译时尽量使用和缓语气,还是使蒋介石感到了压力——离开了美援,尤其是美国的军运,他的部队只能在离东北遥远的地儿睡觉。

停战协定文件终于在1946年1月10日凌晨完成。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分别对各自部队发布停战命令。命令由1月13日午夜12时生效,双方停止一切军事冲突。

停战有利于中共发展根据地,并使疲惫的部队恢复实力。这是蒋介石不愿意看到的,但马歇尔的胁迫和压力又使他不能不装出和平的行为,私下的愤怒情绪从他的侍从室秘书唐纵的描述中可见一斑:“美国舆论对我最坏,压迫最甚;去年底杜鲁门声明、莫斯科公报与马歇尔来华,对政府施用之压力,无殊前年。”

蒋介石清楚马歇尔后边站的是华盛顿的杜鲁门、莫斯科的斯大林。蒋介石也是一个为理想信仰百折不挠、意志顽强之人,他的目标是做一言九鼎的领袖,绝不允许其他党派挑战自己的独裁大权。他已经为此奋斗了几十年,即使当前有强大的美、苏在掣肘,也丝毫改变不了他的初衷。

他的自信来源于:一切以获取最大利益的美国,无论自己怎么做,杜鲁门都不能不支持自己。因为政府的大印在自己手里,美国需要的利益只有从自己这儿才能拿到手。

当然,与美国人的交易要严格予以保密,毕竟有出卖祖业之嫌,出卖价格的大前提早定好了,协定细节逐步协商跟进。“据当时外交界人士说,都是蒋介石的亲手外交,密议的内容外界知者甚少。”

1946年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南京签订,条约共30条。主要内容有:第一,美国人有在中国“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从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慈善事业,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以及从事各种职业的权利。美国人在中国,在经济权利上得与中国人享受同样待遇。第二,美国商品在中国的征税、销售、分配或使用,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和中国商品的待遇。中国对美国任何种植物、出产物或制造品的输入,以及由中国运往美国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制”。第三,美国船舶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内自由航行,其人员和物品有经由“最便捷之途径”通过中国领土的自由。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难”(的借口)下,开入中国“对外国商务或航业不开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领水”。

此条约被毛泽东愤怒地称之为“著名的卖国条约”,“比袁世凯卖国行为还要严重多倍”。

1946年12月20日,《中美空中运输协定》在南京签订。蒋介石在这个协定中拍卖了中国的全部领空权。按着这个协定规定,美国飞机可以在中国到处飞行、装卸和运转,完全控制中国的空运事业。美国飞机并在中国领土内享有“非营业性降落之权”,即军事着陆权。

协定签好了,欺瞒多久算多久,等卖国骂名铺天盖地时,蒋介石索性公开卖了。

1948年7月3日,《中美双边协定》即《中美关于经济援助之协定》在南京签订。协定规定:美国政府承允援助国民政府,向其提供它所申请及美国政府所核准的援助;执行该协议的美方人员在中国享有与美驻华大使馆同等职员一样优待及豁免;美国可以在中国取得它所需要的任何战略物资,国民政府必须按时供给有关这些物资的情报;国民政府保证美国的商品来华销售。

后来,有人士评论,蒋介石全面出卖中国海陆空主权的三个条约,是中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外国资本结合,导致中国民族工商业逐渐破产,恶性通货膨胀迅速发展,普通人民生活日趋恶化,出现空前经济危机,日益丧失民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有评论说,战争结束了,蒋介石完全可以挺直腰杆不要美援,但共产党障碍了他实现独裁政权,他只能饮鸩止渴地争取美援而铲除共产党。结果适得其反,这是国民党和蒋介石摆脱不掉的悲剧轨道。

投桃报李。巨大的利益使原本调和国共两党的美国人,情不自禁倒向了蒋介石一边。1945年10月中旬,美国在海外的部队陆续回调复员达200万人,唯独中国在增兵。年底驻华美军已达11.3万人。

截至1946年2月18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运送至秦皇岛的国民党军队共7个军,除先期抵达已投入东北前线的13军、52军外,随后跟进的有新编第6军、新编第1军、第71军、第60军、第93军。其中新编第6军与新编第1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

值得特别记述一笔的是新编第1军。日本投降后,美国政府曾致公文中国政府:“商派一支5万人的军队,协助盟军占领日本。”占领地区以爱知县为中心加静冈和三重两县,爱知县首府名古屋为日本第三大工业城市。

函件点名要求派新编第1军。原因是这支全部美械装备的部队(扩编为军之前身为新38师)在远征印缅战役中,师长孙立人以1个团的兵力解救了被围困的绵羊式英军7000余人。而这些英军竟然是赫赫有名的第1师和第7装甲旅。

美国人看中有“天下第一军”之称的新1军,是因为军长是有“东方隆美尔”之称的孙立人。而蒋介石需要有“天下第一军”去同共产党武装争夺满洲。

同美国人打交道蒋介石有的是经验,办法就是逐次添油加拖延战术。

先是答应派遣类似混成旅编制的一个5000人的支队。见美国人不满意,又按要求决定编成1.5万人的67师——“大杂烩”的畸形编制占领军,既有部分重炮加战车快速部队,又有马车和人力运输的慢速步兵。师长戴坚也名不见经传。

部队编成、武器配备、经费薪饷、后勤供应……从1945年9至10月间,一直洽商到1946年7月。拖延战术奏效了,麦克阿瑟失去了耐心。7月下旬的一天,中国驻日代表团大使衔副团长沈觐鼎,对代表团军事组上校参谋廖季威说:“国内来电,我们的占领军不来了。”

麦克阿瑟一人的不满没有影响美援源源来华。1946年7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援华海军法案》。以价值8亿美元的271艘舰艇,赠送国民政府。8月31日,美国政府又将价值8亿3700万美元的西太平洋战争剩余物资,以1亿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国民政府。其实,在这两笔美援之前,截至1946年6月,“美国共装备了国民党军45个师。为国民党训练陆军、海军、空军、特务、交通警察、参谋、军医、军需等军事人员15万人”。

蒋介石已经具备了打内战,尤其争夺东北的雄厚物质基础和条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