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军旅路上的酸甜苦辣,都藏在这本《兵情日记》里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静波 郑鹏阳 殷晨浩责任编辑:丁杨
2020-04-21 08:46

留着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记住曾经绽放的美好年华,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题记

武警宁夏总队石嘴山支队石嘴山中队班长刘志乐有一本记录了11年军旅生涯的《兵情日记》,里面记录了他的成长故事、班级故事、带兵故事,他的日记也见证了所在中队的沧桑变化。时光荏苒,11载寒来暑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本《兵情日记》,去探寻一名老班长的成长“密钥”。

刘志乐与他的《兵情日记》。

以身作则,争做强军路上的“急先锋”

“今天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下午的体能训练跑了十公里,虽然汗水浸透了全身,但是那种最后冲刺返回终点的酣畅淋漓是最难忘的……”这是写于2014年5月11日的日记。听别的老兵介绍,刘班长从入伍以来便时时刻刻都严格要求自己,即使在中队待了多年,也一点老兵的“架子”都没有,每次训练都异常刻苦。刘班长讲:“绝知此事要躬行,每次训练都要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亲力亲为,才会坐得直、行得正,才能带领班内战士奋勇向前。”

去年6月,中队训练馆的灯光总是在夜晚11点后才熄灭,刘班长一直在自我加训。为了给中队争荣誉,在第二季度按纲建队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他努力提高自己的器械训练水平,他的脸庞不仅布满了奋斗的汗水,更凝聚了为中队争荣誉的坚定信念。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考核,中队也取得了军事训练第二名的好成绩。

刘志乐指导战士训练生活。

“第一次代表中队参加支队的教练员比武,说实话还是有些紧张的,今天我抽中的签是哨位反袭击动作的教学法,还好我对执勤技能方面的教学法滚瓜烂熟,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不仅是对我的鼓励,更为中队增添了荣誉。”

刘班长在历年支队教练员比武中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源于他对执勤技能精益求精的训练和丰富的执勤经历。执勤训练场上总是能看到他默默努力的身影,警棍、应急棍、盾牌等十八般武艺更是样样精通。如果留心观察刘班长的手,你会发现如同树皮一般的手上布满了老茧和皱纹,这都来自于他对技能动作的精雕细琢,而这些老茧更是他最光荣的“军功章”。

关爱战友,愿做战士身边的“知心人”

“我来到新兵连已经3个月了,今天家里突然有事,当离开我这帮弟弟时,内心有种难言的苦涩。我即将离开营区时,他们一群人围着我,抱着我哭了,我的泪水也在眼眶中打着转儿,我感到基层带兵的意义,就是倾其真心助人成长,处成兄弟共度年华。”刘班长连续多年担任带新兵的任务,对待新同志如亲弟弟一般,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有了困难总是能看到刘班长在身旁热心帮助,但在训练上却又非常严厉。新兵罗航说:“刘班长在新兵连组织训练时是非常扎实的一位班长,一个动作做不好,就反复练,别人都在休息了,而我们班却还在精抠动作。最后的成绩也是非常明显的,新训考核时我们班的总体成绩排在中队第一名,这离不开刘班长的辛勤付出。”刘班长也因个人成绩突出被评选为“尊干爱兵好班长”。

刘志乐与新兵连战士合影及“尊干爱兵好班长”证书。

刘志乐《兵情日记》中战士的故事。

铁骨柔情,甘做中队建设的“守护者”

“亲爱的老婆,我今天就要回部队了,你的病还没有痊愈,我实在放心不下。但是使命在肩,责重于山,我必须要回部队继续工作,希望你能原谅我的离开,对不起。”这是去年冬天刘志乐休假结束离开家时的日记,他的妻子当时还生着病,但接到归队的命令后,他匆匆告别妻子,踏上归队的征途。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每每与刘班长聊到家庭时,他的眼角总会泛着泪花。结婚3年,和妻子朝夕相处的日子不足半年,入伍11年,只在家过了一次年。自古忠孝难两全,他明白,中队建设需要他,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这样以队为家的奉献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纸短情长,这一本泛黄的日记,记录的不仅是一名老兵成长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一名优秀士官的默默坚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故事,还在刘班长的日记本上记录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