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不及格到刷新了考核成绩,多亏了陈教员的“牛脾气”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廖晓彬 赵欣 张磊峰责任编辑:宋丽丽
2020-07-20 09:06

“牛脾气”换来“牛”成绩

■廖晓彬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赵 欣

“新型步枪点射,集训队优良率达85%!”近日,在第73集团军某旅上士陈德军的带领下,军官集训队再次刷新了实弹射击考核成绩。

走下训练场,队员们纷纷为陈德军点赞:“如果不是陈教员的‘牛脾气’,绝换不来今天的好成绩。”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两个月前,陈德军被任命为军官集训队射击课目教员。由于对新枪不熟悉,集训队第一次组织实弹射击,就给陈德军来了一个“下马威”:60%不及格。

面对这样惨淡的成绩,陈德军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不服输的“牛脾气”瞬间就上来了。对照说明书上的性能参数,陈德军反复捣鼓手中的新枪,在多番射击过后,他找到了原因所在:新枪较原来配发的自动步枪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大,这无疑对据枪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德军带领队员们边探索、边训练,可训练成效依然不见起色。对此状况,集训队领导建议调整训练方法,把训练重心放在点射第一发,保证及格率。

面对领导的良苦用心,陈德军的“牛脾气”再次涌了上来。他知道,一旦改变教学方法,不仅会降低目标要求,还会影响队员们的训练热情。“不再捣鼓捣鼓,怎么知道咱干不成!”就这样,陈德军婉拒了领导的建议。

考核日期一天天临近,陈德军一边联系生产厂家咨询请教,一边通过反复的实弹射击寻求成绩上的突破。经历了上百次的实弹试验后,陈德军对握枪、瞄准方式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他还发现将原先的枪托抵肩窝改为枪托抵锁骨下侧,更有利于对新枪的掌控。就像在暗夜里看到一道亮光,陈德军越摸索越有心得,总结出一套新的训练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德军指导帮带、精准抓训下,队员们的射击成绩大幅提高,于是出现文章开头的喜人一幕。

一句话颁奖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千磨万击,终究抵不过你的坚韧执着。

就得有股盯着战斗力的“捣鼓劲儿”

■张磊峰

军营里,我们有时能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我想再捣鼓捣鼓”,另一种是“没事瞎捣鼓啥”。

捣鼓,意即反复摆弄、用心琢磨。前一种声音,往往来自官兵的好奇心、求胜心;后一种声音,往往源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害怕出错等内心考量。对应两则新闻事实,我们显然要为前一种声音点个赞。

“士兵教头”陈德军正是靠着反复捣鼓,研透了新枪,带领军官集训队刷新实弹射击成绩;“战士发明家”沈传东也是经过反复捣鼓,自制了“概瞄器”,拿下侦察兵专业比武的第一。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若能怀揣发自肺腑、专心致志的热爱,就会倾注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就能提高达成目标、实现价值的概率。一生痴迷打仗的“常胜将军”粟裕,毕生醉心“超级稻”的袁隆平,终生奉献“天眼”的南仁东……成功者通向成功的奥秘有很多,但其中一定包含痴爱与执着。

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练兵备战任务更加繁重,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到提高战斗力上来,多一些练精手中武器的“捣鼓劲儿”,多一些吃透强敌对手的“捣鼓劲儿”,多一些弄通制胜机理的“捣鼓劲儿”,同时为包容、鼓励和培塑这股“捣鼓劲儿”建章立制、营造氛围。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是军人,就得有股盯着战斗力的“捣鼓劲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