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7年中央缘何重启城市工作会议?

来源:新华社作者:韩洁 仲蓓 王立彬 何雨欣责任编辑:张硕
2015-12-22 23:02

为啥现在开--城市社会的大势所趋

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召开,正如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组数字见证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近18%上升到2014年的近55%;城市人口从1.7亿人增至7.5亿人;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3个。每年城镇新增人口2100万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口。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城镇化率30%到70%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中超过50%就意味着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

今天的中国,也面临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城市病: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城市“摊大饼”、文化缺失……这些问题不断警示,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

石楠说,消除城市病,靠现在的管理条条框框难以解决,必须有一种顶层设计,需要一把进入城市社会、能解决城市矛盾的钥匙,也因此有必要重启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

这会说了啥--为城市把脉治病开药方

今天的中国,大半人口生活在城市里。每天从一睁眼,生活用水、处理垃圾、公交出行、上学看病……我们的生活与城市管理和服务时刻发生着交集。未来的生活,也会因这次会议的部署而改变。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加速变化的全球化和多样化时代,城市问题几乎是人类面临所有问题的聚集点。”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说。

为城市把脉,开出药方,引导城市更健康成长,正是此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指出了城市发展的方向。

——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

——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之城。对一个国家而言,理想的城市,在于用什么样的理念去经营。正如会议强调,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市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正如会议所描绘,“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