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的亲人,难忘的身影
“他们是比亲人还要亲的亲人,他们的心比金子贵”
“我是谁?我是妈妈的孩子,也是‘武警红瑶女童班’的孩子。”
“女童班”已成为代芸绕不过去的身份标签。绕不过去,是因为自己割舍不了。这位第二届女童班学生,如今已从大山走出来,在柳州这个城市扎根。
“说起党、说起军队,别人觉得远,觉得大,但在我心里,就是像何方礼伯伯一样的亲人。”代芸说,“他们带我走出大山,并给了我扎根城市的资本。”
1992年,何方礼还是武警融水县中队的一名战士。他坚持把自己每月21元的津贴分作3份,8元寄给妹妹当学费,8元寄给红瑶女童班的学生,5元留给自己。在他的影响下,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水、捐上几元钱……逐渐成为一茬茬官兵的自觉行动。他们省吃俭用,持续不断给孩子们寄来学费、衣物和学习用品。
然而,要改变一个民族的观念谈何容易,刚刚走进学校的红瑶女童中间不断有人辍学。

2017年2月12日,解放军报社总编辑孙继炼与曾接受资助的红瑶姑娘代鲜花在展板上发现了18年前的合影。时光飞逝,子弟兵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教育事业的关爱却没有变。

充满自信的红瑶女畅想着美好的未来。

新一代红瑶女童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下。

在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前,红瑶女们用自拍杆留下相聚一刻的欢乐。

第二届“武警红瑶女童班”的学生代妹英和她正读白云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女儿碗鲜花。母女两代人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和一个民族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