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的接力,她们的希望
“尝到好日子的甜头,才知道知识的味道原来这般甜”
初见凤金花,她正在家里热情地招呼客人喝油茶,一脸灿烂。凤金花的家是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屋檐下挑着红色灯笼,门窗上贴着春联和窗花,屋内炉膛里的火苗映着一排排挂在梁上的腊肉、腊肠。
说起眼前富足滋润的日子,凤金花特别提到两个人:一个是何方礼,一个是王伟。
当初正是何方礼千方百计说服凤金花家人,她才上了学。凤金花没有想到,从女童班毕业之后,她从何方礼伯伯那儿得到的帮助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听说凤金花考到县里的重点中学,何方礼特别高兴,拿出工资继续资助她读书。读完中学留在县城打工,何方礼和战友经常邀请她到中队来过周末。后来何方礼调走了,中队的“红瑶女童之家”继续向她敞开大门。凤金花遇到大事小情,也经常回来找中队官兵一块参谋。
王伟是继何方礼之后第六任指导员。他到任后,听说凤金花想自己创业,便主动奔走调研。了解到驻地木材市场有前景,王伟便带着凤金花一起走市场、访木厂。在王伟的支持和帮助下,凤金花和丈夫在融水县城郊区开起了木材加工厂。这些年,凤金花的木材加工厂生意越做越好,不仅自家盖起了二层小楼,还带动寨子里10几个乡亲一起致富。
“要不是当初读了书有了见识,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凤金花感慨地说,“尝到好日子的甜头,才知道知识的味道原来这般甜!”
“只有日子好起来,乡亲才能看到希望;只有看到知识的价值,观念才能改起来。”凤金花们的嬗变正是何方礼们的初衷。

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水,捐上几元钱,献出一片爱,逐渐成为武警融水中队一茬茬官兵的自觉行动。

2017年2月28日,武警柳州支队与驻地爱心群众向红瑶女童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还和孩子们玩起了游戏。

上世纪90年代,武警官兵在简陋的校舍里为学生义务讲课。

武警融水中队官兵走进教室,教孩子们唱起《打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