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山下地还能这样活,红瑶女不再既定的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孙继炼 赵波 许东责任编辑:任爽
2017-03-31 16:52

扶贫必扶智,有志心更远。

红瑶第一位女教师凤桂鲜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回到白云乡,担任“武警红瑶女童班”班主任,一干就是13年。她还主动联系多家机构捐资,帮助更多红瑶女入学。2014 年,她被表彰为“中国儿童慈善奖——春蕾之星”。

红瑶第一位女军人凤秀娟退伍后回到家乡,被组织安排到白云山计生站工作,每到周末,她都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为当地妇女看病,成了红瑶群众眼中的“神医”。

红瑶第一位女企业家陈英花,看到村里没有通公路,山里的特产运不出去,外面的商品运不进来,捐资80万元,修建了10公里的公路,让大瑶山和外面的世界连接更紧密了。

“她们更独立了,更自信了。”在何方礼看来,比外在身份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红瑶女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如今,已成为母亲的她们正在将这种自信和感恩传递给下一代。“从她们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个民族的未来。”何方礼说。

18年前,记者来到大瑶山村寨采访,见到陌生人的女童们全都躲在屋子里不出来。如今,在一个个焕然一新的瑶族村寨,女孩子们热情礼貌,载歌载舞,并不时用手机拍照留影,还主动邀请添加记者的微信。

望着她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记者不禁想:她们和她们的后代,注定将创造出红瑶族的更多个第一。

风吹过,杉树林里花香袭人。满山散落的粉红茶花守望着燃烧的山野。清脆的歌声再次从女童班里传来:“十二样的藤呀,依啰喂依啰喂,你说哪一根最长,我说什么都比不上武警亲人的情谊长……”

这歌声让人陶醉。这是红瑶女的希望之歌。

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在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兴建的校舍旁,新的宿舍楼已经破土开工。

久未相见的红瑶女用微信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

“太阳出来照瑶山咧,青山绿水换新装哟……”在白云乡,每逢节日,瑶族女童们总通过瑶族山歌对唱,纪念瑶族先祖,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