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貌入画来
绿树成荫,香樟树青翠挺拔;人工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三角梅竞相开放,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初冬时节,走入某旅营区,绿色生态的气息扑面而来。
“军营是官兵生活的家园,好的环境更能拴心留人。”该旅领导介绍说,他们按照生态营区要求,细化自然环境、绿化建设、资源利用、污染防治、绿色建筑、生态文化、生态规划、管理机制等8个方面34项指标,通过人工育林、种植苗木等措施保证生态的稳定性、流通性、和谐性和有序性。
营区要绿色节能,不仅要注重路、树和营房这些“看得见的生态”,更关注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垃圾处理等“看不见的指标”。基于这一认识,某旅着力打造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建成日处理能力380吨污水的排污间和雨水收集系统,雨污分流后雨水集中收集汇入人工湖,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灌溉营区苗木,营区实现了“污水变中水,中水再利用,对外零排放”。同时,该旅通过安装太阳能路灯,运用喷灌滴灌、自然采光、空气源加热等先进技术,使整个营区的水电消耗减少了30%。不久前,该旅跨入全军“生态营区”行列。
耳畔如闻号角声
冬日,二炮一级旅达标考核中,考核组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通知某旅全员全装紧急出动。受领任务后,该旅官兵迅速集结、请领作战物资、启动车辆,钢铁长龙向作战地域疾驰而去。考核组现场掐表,从受领命令到战车出发用时只有过去的1/3。
据该旅领导介绍,应急反应大提速,营房建设是“功臣”。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旅把战备需要摆在营房建设首位,把营值班室、资料室和兵器室放在同一层楼,分队宿舍走廊加宽至1.5米,营区主干道宽18米,便于紧急出动,对装备库房进行大跨度钢结构改造。
让打仗思想融入一砖一瓦,更要让打仗观念融入官兵血脉。走进某旅营区,处处弥漫着打赢气息:砺剑湖形似导弹,剑指东南,寓意部队肩负“当主力、打头阵”的神圣使命;12栋分队宿舍呈“V”字形部署,象征胜利之意,激励官兵忠诚履行使命、勇当打赢先锋;橱窗、灯箱、路标上随处可见砺剑尖兵、精武人物和经典战例,引导官兵见贤思齐、献身使命。面对营区的硝烟味,官兵感触颇深:“在这里生活,耳畔如闻号角声,提醒我们时刻准备上战场。”
(编者注:《火箭兵报》为第二炮兵政治部主办,军队内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