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炮兵导弹车演习过不去伪装门:日晒雨淋致塌陷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周 猛 严德勇 通讯员 赵思敏责任编辑:杨红
2015-01-22 14:58

■铸剑需恒火,久久方为功——

打仗的鲜明导向不仅要树立起来,还要落实下去、坚持下去,让打仗风气“长效固化”

征尘未洗又出征,这已经是该旅官兵练打赢的“新常态”:

今年初夏的一个中午,在西北驻训两个月的两个发射连,原本计划1个星期的火车转运,结果耗时11天才到营区。孰知,面对热气腾腾的面条,他们来不及吃一口,简单收拾一下夏天的行装,脚不旋踵,20分钟之后又踏上了远去的列车,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两个月的劳碌征程……

“当时我已经有十多天未洗澡了,多想在连队洗个澡再出发。”回忆起那段忙碌得如同“打仗”的光阴,中士郭志栋感慨万千:“当兵7年,第一次这么忙,但为打赢奔忙,心甘情愿!”

忽冷忽热的火,铸不出锋利的剑。战斗力标准的鲜明导向不仅要树立起来,还要落实下去、坚持下去,让打仗风气“长效固化”。

如何固化?首当其冲,是官兵们谋打赢的心弦不能松弛:“一张蓝图绘到底”,盯着敌手方能使长劲。

记者参加该旅的每周交班会,没有想到,一个旅级单位竟然有一项坚持多年的制度,每周播放《一周军情通报》电视片。内容涉及各国军事演习、部署调整、装备列装等军情动态。“对手就在眼前,危机就在当下。”收看的过程,既是军情知识的汲取,更是战备观念的加强。

战斗力导向和打仗风气的“固化”,需要任务牵引、领导示范,更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相马”何如“赛马”?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他们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级、不同专业,将每个干部的能力素质细化量化为考核指标,并着眼未来战场需求探索构建人才能力模型,使干部的选拔使用有了硬指标、路线图。

考核是训练的调节阀,是作风的检验石,更是打仗导向“保鲜”的有力保证。用“考为战”驱动“练为战”,该旅全面推行“训考分离”,旅里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办”和“训风监察组”。今年7月考核之后,首长机关的考核成绩张榜在机关大楼里:红色为优秀,蓝色是险过,黄色是不及格。旅副参谋长朱忠亮是考核办主任,但他的体能有一项不及格,刺眼的黄色展览了整整一个月,刺激他勤练体能,最终过关。

严格考核的“快刀”,斩断的是怠惰的缆绳;及时有力的奖励,营造的则是战斗的磁场。采访行将结束,记者得到这样一组数据:该旅今年立功受奖53人,首长机关只有4人;上级要求70%的立功受奖指标向基层向训练场倾斜,他们却毫不迟疑地做到了90%以上。

“信赏必罚,其足以战。”在该旅综合演练发射阵地上,一枚枚大国长剑屏息而立,剑锋所指,是深邃如海的天空,是战之必胜的明日战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