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6年等待只为将导弹送上蓝天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任原 曹文希责任编辑:杨红
2016-01-06 17:32
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6年等待只为将导弹送上蓝天
蓝天之约

    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孟祥艳。曹文希 摄

“点火!”2015年6月24日11时30分00秒,广袤无垠的戈壁,时间定格在导弹腾空那一刻。望向大国长剑刺破苍穹留下的一行白练,女兵孟祥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对于她来说,一场等待了6年的“约定”终于完成。

2011年11月,我军第一支女子导弹发射连在该旅组建,上等兵孟祥艳光荣在列。作为全军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单元号手,她入伍不久便入选发射号手苗子队伍。孟祥艳暗下决心,一定要亲手将导弹送上蓝天。谁曾想,这个与导弹的蓝天之约,她一等就是6年。

连队首次担负实弹发射任务,刚刚定岗发射车驾驶员的孟祥艳因为实装操作经验欠缺,成为热“备份”;次年,二度走上发射阵地,刚以特装驾驶复训优异成绩归来的她,却因与单元号手磨合时间较短,再次与任务无缘;连队第三次执行发射任务,当时已经拿到三级操作号手资格证的她,因连队为确保各套单元作战能力均衡,把身为老号手的她定编在了刚组建不久的新单元,那一次,她最终还是成为“备份”……

眼看着昔日并肩入伍的姐妹们,一个个都成功执行了发射任务,有的立了功,有的提了干,还有的已经成为自己的排长、连长,孟祥艳第一次产生了动摇。“我与导弹这个蓝天之约,是不是该就此放弃?”

去年底,兵龄已满5年的孟祥艳面临走留选择。犹豫再三,她向连队递交了退伍申请。时任指导员陶静找到了她,拉着孟祥艳走进连队荣誉室。

孟祥艳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个午后的荣誉室里,她和指导员谁也没有说话,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墙上的那一张张照片。从连队组建大会到首发任务成功,从初获岗位资格认证到装备转型升级,一幅幅再熟悉不过的画面映入眼帘,在窗外耀眼的阳光里被染成一片金黄。

站在鲜红的连旗前,这个从不服输的倔强姑娘哭了。她知道,这一次是她错了。

接过指导员还给她的退伍申请,孟祥艳暗暗发誓:一定要完成与导弹的蓝天约定!从此,早已是连队专业骨干的她像刚定岗的新号手一般一头扎进了训练场、学习室。白天练操作加码加量“开小灶”,晚上学专业点灯苦研不合眼,几个月下来,她一举拿下二级操作号手资格认证,成为连队首批晋升二级的发射单元号手。

所有的等待只为亮剑一刻的精彩。今年4月初,孟祥艳终于迎来了圆梦的机会,连队再次担负实弹发射任务,她以绝对优势拿到了阵地“入场券”。然而,命运却再次对她开了个“玩笑”。

任务出发前3天,母亲打来电话,“爷爷病危住院,想见你最后一面。”

孟祥艳向连队请了假,连夜赶往医院。病床前,老人伸出手吃力地将她往外推,“回去吧,爷爷支持你。”就这样,刚到家不到3个小时的孟祥艳,含泪告别亲人,赶在任务出发前返回部队。

再上高原,孟祥艳又一次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发射场,而这一次她是绝对的“主角”。

练操作,对规程,上实装,孟祥艳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懈怠,夜以继日地为最后的亮剑一刻加紧备战。由于她所在单元的发射车是首次执行发射任务,随车电缆较新、插销磨合不够,执行插拔操作需要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精准度。

为了练好这个动作,孟祥艳在每天训练结束后给自己“加餐”,抱着10多斤的电缆,托举、插拔、固定……每个动作一练几十遍,直到手臂完全发麻甚至痛得抽筋她才罢休。

发射零日那天,孟祥艳终于站在了她曾经无数次仰望的发射阵地上,亲手操作导弹飞天。“点火!”当指挥长一声令下,长缨呼啸而起划破长空,伴着这位年轻女兵的欢笑与泪水,一场等待了6年的“约定”终圆蓝天。

如今,孟祥艳已是连队的专业、管理“双骨干”,训练场上再见面时,她正在为新定岗号手们示范操作要领。她说,圆了与导弹的这场“约定”,是结束更是开始。

心声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孟祥艳

入伍6年来,我一直在为亲手发射导弹上天而坚持,清楚记得同批战友跟我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你要留下,为姐妹们完成导弹升空的梦!”也是这句话时刻提醒我:坚持再坚持,下一秒就是圆梦时。强军路上,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续写第一代女子导弹发射号手的辉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