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方点兵赴战,蓝方无人机巡天游弋;红方驱兵转战,蓝方“制导武器”隔空点穴……1月上旬,火箭军指挥学院组织团级班学员进行毕业综合演练,200余名校官学员扮演“红军”,在“网上战场”与该院“教授蓝军”互为“磨刀石”。
隆冬江城,已是午夜时分,然而,该院的演练大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学员“红军”刚在荧屏上点击导弹转载命令,“敌方”高空侦察、小股分队袭扰便接踵而来,“红军”果断下令进行伪装隐蔽,并组织作战力量占据有利地形,对小股“敌”特实施打击。
一番应变,险情得以解除,学员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教授蓝军”又接连设置难题。“前方300米侦察发现黄色烟雾。”学员“红军”立即下达指令穿戴防化装备,并快速通过染“毒”地带。就当发射单元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待机阵地时,“教授蓝军”又实施强烈电磁干扰,导致“红军”通讯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学员们当机立断实施备选方案……
战场是什么样,考场就该是什么样。该院党委认为,只有为学员构设贴近实战的考场,才能检验学员是否具备能打胜仗的能力。基于这一认识,该院组织专家教授、教研人员研究国际典型作战案例和一线部队演训实践,将16项理论成果运用到毕业综合演练课目中,首次在三昼两夜的连续对抗中完成了40余个课目考核。
训练结束,褪去征衣。该院学员、某导弹旅发射营营长张春洋说:“昼夜连贯实施考核课目,是对我们思维力、指控力、应急应变力的一次全方位考核,收到了1+1>2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