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0年,“攻坚英雄连”连旗重回授称地安徽省淮北市——
欢迎荣誉战旗“回家”
■李 宝 严 楚
“迎战旗!”一声嘹亮的口令划破长空,4名护旗手迈着整齐的步伐,郑重地将一面鲜红的战旗护送至新四军第4师师部旧址。
10月23日上午9时,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石板街,“战旗猎猎映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党日活动隆重举行。军地党员代表挥舞着小红旗,共同迎接“攻坚英雄连”战旗“回家”。
“这一天,我们盼了好多年。”现场代表争相与战旗合影。
从9月3日这面战旗光荣受阅,到迎回战旗、安放到旧址,历时一个多月。
故事开始于抗战胜利纪念日那天。当天,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工作人员在会议室集中观看直播。
“快看,这是不是在咱们淮北授称的那个连队?”当屏幕上出现“攻坚英雄连”战旗时,淮北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马胜利脱口而出,他的话引起该局局长郑亮的注意。原来,马胜利曾多次到濉溪县南坪镇任集村核查烈士墓,查询宿南战役、任集战斗经过时了解过“攻坚英雄连”的信息。
为了寻找答案,郑亮和马胜利一起来到市档案馆,在馆员帮助下找到一本《孙町区志》,书中“夜袭任集据点”一节提到:“1945年5月底的一天,我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配合宿蒙大队,包围任集据点……”
“任集战斗就发生在南坪镇任集村,如今村里的战壕、围子等旧址还在,听知情的村民说,在那场战斗中牺牲了不少同志,有的就地找了片空地掩埋。”淮北市守护英烈志愿服务队队长周杨闻讯赶来提供了佐证,他熟读当地党史军史资料,了解淮北红色文化。他还找来一本原总政治部组织部编印的《英雄模范单位名录》,上面记载:“新四军第4师11旅参加宿南战役,张震率领31团和骑兵团向敌驻守任集据点进击,5月22日5时许,发起总攻,2个小时激战全歼敌军……由于1连敢打硬仗,战果累累,新四军第4师授予该连‘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
80年过去,新四军在淮北授称的光荣连队是否为受阅的“攻坚英雄连”?这个连队现在在哪里?
郑亮进一步查到,现“攻坚英雄连”是一支英模连队,曾参加2015年的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该连队现隶属第76集团军某旅,他通过双拥部门联系该旅政治工作部负责同志,了解连队连史:“在1945年5月,宿南战役中的一场战斗中,全连106人战斗至16人,90人壮烈牺牲。战后,连队被新四军第4师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
史料吻合,就是当年那个光荣的连队!这一消息,在淮北市引起轰动。“要是能迎回这面战旗就好了!”郑亮的想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向部队表达了淮北市传承英雄精神的意愿。
“这面战旗是连队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凝结着敢于在前、敢于攻坚、敢于拼搏的战斗精神。将它赠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发扬英烈的精神,为战旗添彩。”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连队指导员包永强说,他们将在合适的时间到淮北为烈士祭扫。
一周后,淮北市代表团跨越千里奔赴部队驻地,与连队确定迎回战旗事宜,还签订了共建协议,相约连队每年“八一”前后为淮北市中小学生“云授课”、举行同升一面旗等活动。
举行隆重的迎战旗仪式,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传承弘扬英烈精神。活动当天,“攻坚英雄连”擎旗手远浩锋受邀来到现场,令他没想到的是,“神秘嘉宾”刘浩的出现。
“10年前,我高擎‘攻坚英雄连’战旗正步走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10年后,如果能再次捧着这面战旗,那太幸运了。”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库筛选曾参加阅兵的人员担任护旗手,联系到刘浩时惊喜发现他就是当年的擎旗手,随即邀请他参加活动,刘浩激动不已。
刘浩并不是淮北人,而是山东枣庄人。2016年,他退役后回到家乡投身电商行业,后来被淮北市的优惠政策吸引,带领团队来到淮北发展,短短两年已成为全市退役军人创业典型。
10年间,两双擎过同一面战旗的大手紧紧相握;80年后,这面英雄的战旗回到当初升起的地方。这是烽火记忆的深情回眸,更是红色血脉的薪火传承。
“每一次参加大项活动,我们都要把战旗插在最高处。”远浩锋谈到,任集战斗中,司号员王连生带领敢死队用手榴弹炸毁敌炮楼,被授予“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在这面光荣的旗帜下,连队先后涌现出“华东二等人民英雄”赵运球、阎正起,“特等战斗英雄”吴起修等英模人物,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10次,集体三等功21次……
连队的光荣历史,将在新四军第4师师部旧址专设的战旗陈列室展示。
“这面战旗是淮北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将精心保管陈列,让它成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濉溪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莹已和工作人员确定设计图,明确了布展方向。
下一步,淮北市将加强任集村烈士墓保护,组织人员深入走访烈士亲属和战斗旧址附近村民,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同时,邀请烈士后人、新四军研究会成员等组建“攻坚英雄连”战旗故事宣讲队,将战旗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英雄精神在淮北大地永续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