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丰县军地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优势
红军战斗遗址设课堂
中国国防报讯 周莎梅报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当毛主席描绘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词句,伴着畲族山歌独特的旋律在龙冈战役旧址响起,课本里的历史‘活’了。”11月1日,在江西省永丰县龙冈畲族乡,永丰中学高一学生刘思语说,“我真切地感受到当年红军在这里打仗有多不容易。”
永丰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主战场,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近年来,该县军地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精心打造“实景体验+实效转化”模式,把国防教育课堂设在当年红军战斗的地方,让学生们透过斑驳的弹痕和翔实的图文,感悟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
“大家看这块岩石上的弹痕。1930年12月30日,红军在附近的山坳里,将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分割包围……”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主战场标记处,红色讲解员张叶敏为学生讲述战斗故事。他手中的讲解稿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红军兵力对比”“武器装备差异”等细节。这是他走访30余位老红军后代,查阅中央苏区反“围剿”相关史料后整理的内容。
“以前,只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今天站在龙冈战役遗址前,听着弹痕背后的故事,我对‘诱敌深入’这一运动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永丰二中学生周宇轩在日记中写道。
为实现红色资源从“静态陈列”到“动态教学”的转变,该县军地联合制定《红色教育基地实景教学规范》,并结合战斗遗址特点开展互动体验项目。他们将严肃的国防教育与生动的互动体验相结合,打造兼具丰富内涵与参与趣味的国防教育课堂,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青少年学生爱国情怀。
笔者在黄竹岭指挥所旧址看到,学生们围坐在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八仙桌旁,模拟召开“军事会议”。有的扮演红军指挥员分析敌我态势,有的模仿当地群众汇报敌军动向,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感悟我军指挥员的战略智慧。同时,在“半部电台”陈列点,县人武部参谋杨达现场演示摩尔斯电码,让学生们尝试用信号灯传递“敌情”,了解信息传递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今年9月,该县军地推出“畲族文化国防体验课”。在龙冈畲族乡中心小学,学生们学习畲族传统刺绣技艺,在手帕上绣“八一”军徽、“爱国强军”等字样;在乡文化广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打尺寸”融入军事课目,参与者需绕过模拟“战壕”,将竹制“尺寸”投掷到指定区域,获胜者获得印有红色故事的畲族产品。
国防教育实景教学,结出累累硕果。据统计,今年下半年,该县适龄青年网上报名人数较去年大幅增长,37名适龄青年因受“红色研学、国防教育”活动影响,坚定了参军报国的决心。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