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跑步进入“国动战位”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范奇飞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5-11-17 09:53:22

跑步进入“国动战位”

——北部五省(区)交流干部岗前培训侧记

■中国国防报记者  范奇飞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辽宁雷锋干部学院教学楼内却热流涌动。

10月底至11月初,辽宁省军区承办的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五省(区)新进国防动员系统上校以下军官岗前培训在这里举办。参训人员均为各军兵种部队交流干部,85%以上担任人武部主官。他们面临的不仅是一次业务充电,更是一场认知重塑与能力跃升。

“转变”,是这次培训的一个高频词。

一次迟到,引起大家深思。开班首日晚上的一场讨论会,某小组因全员迟到,推迟10分钟才开始。

迟到学员解释:“上了一天课紧张疲惫,就去跑步放松一下,没注意时间。”“没注意”的背后,隐藏着轻忽和懈怠。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不少学员坦言,交流到人武部后,一度自身要求放松、工作标准降低,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

澄清模糊认知,唤醒使命自觉,成为培训的着力点。理论武装铸魂——邀请部队院校专家深入解读习主席关于国防动员、边海空防等重要论述,帮助学员理解国防动员援战保战的重要使命;精神淬炼砺志——通过上故事党课《共产党人的样子》,参观雷锋事迹相关展陈,擦亮学员“做党和人民的忠诚战士”的政治底色;实践强基赋能——围绕国防动员体制调整改革和职能任务设置课题,“老国动人”通过一个个案例讲解和经验分享,帮助学员掌握军地协同的方法路径。

“工作视野向面向三军转变、职能定位向支援保障转变、抓建重点向组织动员转变、工作协调向军地并重转变。”辽宁省军区某局领导总结的“4个转变”,为这批“新国动人”立起了鲜明工作导向,推动他们完成从“军兵种战位”到“国动战位”的转身。

转变的是角色、是心态,坚守的是信念、是本色。正如学员张威在总结中所写:“这些天破除了之前抱有的‘工作不直接关乎打仗、和平时期无事可做’等错误思想。单位变、岗位变、环境变,不变的是为国防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是向战而行的初心使命。”

“加速”,是这次培训的一个关键词。

“如何贯彻落实党管武装,发挥军地双重领导优势?如何具体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培训之初,学员陆兴健在笔记本上写下10个问题。这些困惑,折射出许多交流干部面临的“本领恐慌”。

回应现实之问,培训将重点放在适岗能力提升上,围绕战备训练、国防动员、政治工作等领域,邀请行家里手登台授课,既有新法规新路径的权威解读,也有基层抓建的成熟经验;每天分组研读《省军区师级以下单位工作手册》,围绕9类高频业务,通过案例学方法、对照法规明红线,实现学用结合,缩短适应期。

“需求链粗放提报与供给链底数不清并存,形成双重‘信息迷雾’。”10月29日晚,某小组研读到“动员工作”一章时,来自各军兵种的23名交流干部分为两组,通过角色演绎的方式,分别从部队作战需求侧和国防动员供给侧,模拟动员任务对接流程。

大家立足新岗位实际,带着原岗位经验,围绕“分级分类响应模型”“预置储备+动态调度双轨机制”“军地数据链融合共享平台建设”等实践路径深入探讨,在思想碰撞中打通认知堵点,推动专业知识走出课堂、加速融入战位。

当前,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已进入倒计时,正是吃劲奋斗的攻坚期,这份紧迫,让每个人加快了脚步。

培训结束时,学员张海忠动情地说:“新战位使命如山,绝不能把劲头放松了,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干出实绩、留下业绩,交出新时代国动人的合格答卷。”

“联合”,是这次培训的一个热门词。

“沿边公路建设,需邻市邻省共同研究设计……”在一场联组讨论中,来自丹东的学员贾哲的发言,体现了本次跨省(区)联合培训的深层用意——打破地域限制,强化“一盘棋”意识。

此次联合办班,优势在于五省(区)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思想引领既包含部队院校理论专研,也纳入地方特色党性教育;师资既有院校理论专家,也有一线业务行家;课程既有红色场馆现地教学,又有优秀教学片示范。

“联合办班不能满足于把人聚在一起上上课,更要推动思想联通、工作融通,把培训打造为发现人才、锤炼队伍的重要平台,加快培养适应联合作战的新时代国动人。”辽宁省军区领导表示。

聚焦联合作战背景下的国防动员现实课题,一场场研讨深入开展。“现代动员演练涉及军地多方资源统筹,必须构建跨区域、跨系统的支援保障体系,形成快速响应、高效处置的实战能力。”讨论中,来自各军兵种的交流干部汇聚一堂,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深度协同的方法策略,为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培训尾声,学员们分批在雷锋塑像前列队合影。这不仅是新的排列组合,也是使命的同频、力量的聚合,更是“新国动人”奋力奔跑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