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才能所向披靡
——弘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系列谈⑧
■朱 玮
“红军中官兵伕衣着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这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流传的一副对联,形象描绘了红军与国民党军官兵生活和地位的截然不同。上下同欲者胜。一路走来,人民军队之所以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建立了官兵一致的新型官兵关系,确保了部队团结、上下一心。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把“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明确为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之一,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部队内部关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是人民军队处理内部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我军历来强调官兵一致,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在生活上同甘共苦。三湾改编时,我军就设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明确提出“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等主张。《古田会议决议》进一步明确:“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中,首次把“官兵一致”确立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为我军处理内部关系确立了行为标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开展团结互助运动、新式整军运动,总结提出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从制度规定上对官兵关系进行明确,确立了正确处理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广泛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守正创新当兵蹲连工作,统筹加强基层“三大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军队内部民主制度,官兵情谊更加深厚,基层活力不断增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军队要始终能打仗、打胜仗,就必须把“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这一优良传统赓续好、弘扬好,保持坚如磐石的内部关系,筑就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
密切官兵关系,首先要解决好对待官兵的根本态度问题。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新时代官兵的成长环境与以往比有很大改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官兵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修订的《内务条令》与时俱进、因势而动,重构官兵关系“双六条”,明确“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等内容。实践证明,带兵就是带心,只有根本态度端正了,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官兵,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等,有的放矢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走进官兵内心、赢得官兵信任。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官兵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坑道战”,最初就是从一些战士挖“猫耳洞”开始的;1952年,志愿军在夏季作战中开展的“冷枪冷炮”运动,也是一线官兵智慧的结晶。习主席强调,“要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充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大官兵处在强军实践第一线、军事斗争最前沿,是部队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就要把官兵当成部队的主人、建设的主角、完成任务的主力,开展工作多从官兵角度出发,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意见建议,通过组织“我为单位献一计”、评选“金点子”、召开“诸葛亮会”等形式,集中广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做到重要决策问计于官兵、破解难题集智于官兵,最大限度调动起官兵建功军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官兵的民主权利。“网生代”官兵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对部队建设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官兵最有发言权。要落实好官兵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拓宽民主渠道,通过在强军网开设公示栏、首长信箱、留言板等,推动网上事务公开,搭建信息反馈、交流互动的桥梁,主动听取和认真对待官兵的意见建议,让他们有话愿讲、有话敢讲,确保以公正暖人心、以公平聚人心、以公开得人心,不断增强广大官兵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