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面临的挑战
即使资金没有限制,终止F-35 计划的理由仍然存在。具体而言,F-35 的性能没有达到当初的要求,其有效载荷偏低,航程偏短,而且潜在对手通过侦察活动也许早在飞机投入使用之前就已经对其性能了如指掌。美军对于作战环境的假设是在十几年前做出的,已经不符合目前的威胁现实(威胁更严重)和潜在敌方现实(敌人更多元化)。该款飞机的使命是突破最先进的防空系统,对重要目标投放精确制导弹药,但是对这项使命能否完成,最客气的措辞也只是令人怀疑。尤其是,如果敌方位于印度洋和亚太地区,美军在那里的基地有限,飞机航程太长,并且潜在敌方拥有后勤优势。尽管政府声称支持F-35 计划,但空军必须记住,它对国家的贡献主要是空中力量,而不是任何特定类型的飞机。在资源紧缩的环境下,在排列重要性时,必须把对F-35的执意追求放在满足联合联合战术航空要求之后。若干相关的挑战都与空中作战部队的未来结构有关。这些问题不仅是训练资源不足,而是产生于已持续20年的部队缩编。首先,财务紧缩导致的部队结构缩减趋势仍然存在,迫使美军在今后几年仍要跨越一些关键的障碍。自EF-111A 和F-4G 退役以来的将近20年间,美空军压制敌防空系统的能力有所减退,空军汰旧而未换新,海军则不一样,他们不断增添EA-18G 战机。空军的F-22、F-35 和B-2 飞机原本可提升其作战效能,却缺乏支援能力,不得不依赖海军的支援。
空军没有成本适中,可灵活部署,适应非正规战争的轻型攻击/ 武装侦察飞机。更糟糕的是,除了A-10 之外,空军的高速喷气式战斗机、攻击机均无法使用跑道偏短或道面粗糙的机场。这个弱点给空军的全球到达愿景制造了难题,因为即使有加油机的支援,空军仍无法在全球许多地方提供持久的战术航空掩护。倘若没有舰载机队提供短期掩护,空军基本上没有其他方案可向远在海外各处作战的部队提供空中作战部队支援。如果苏联人当初没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建造大型机场,美军可能早在10年前就会面对这个问题。
建立基地的机会不多,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机场没有能力支援现有或未来的战斗机。美国空军难以从简陋的基地中依赖薄弱的后勤供应线和当地支援来运作小型部队,美军没有做这样的准备也没有配置这样的装备。如果能够重视那些只需要简单支援的飞机,组建更多配备这些飞机的中队,把他们部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机场,就能生成敌人难以抵抗的高效作战能力,尤其是在南美、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在亚太地区,如果我们的飞机能使用约1800米长的跑道起降,则可使潜在的基地数目增加2倍以上,并使无法建造长跑道的岛屿基地有机会发挥作用。
缺少足够数量的飞机用于提升实战经验和资质的飞行练习已经导致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不敷使用,供不应求,且这种状况预计将远远延续到2024 年之后。而且,美国空军实际上没有能力向买不起F-16的伙伴国家空军部队提供作战飞机——这个问题在组建或重建这些国家的空军部队时造成了特别的困难,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为阿富汗空军采购轻型空中支援飞机时遇到了很大的障碍,而缺乏战术手册,缺乏成熟的战术/战技/战规,以及缺乏有经验的机组人员来训练阿富汗飞行员,则使得情况更加复杂。 过去10年,美国空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近空支援能力和北约合作伙伴的这种能力。但由于对地攻击机的数量减少而飞行成本上升,空军已经没有足够的架次可用于进行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的近空支援训练。
使用高成本、老机龄的F-15和F-16执行领空主权警戒任务,一直是高能低用式的巨大浪费,完全可以由现代化的低成本飞机去执行。空军国民警卫队面临的这种挑战特别明显,因为旧型号战斗机和A-10飞机纷纷退役,致使其持续丧失前线作战能力。执意追求F-35使得上述各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是因为该飞机不能填补所有的空档,而且因为涉及的资金数额庞大,空军根本不能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问题的症结,在于美军死抱着20年以来的愿景不肯放开,坚持发展完全由先进的低显性战斗机组成的“全部第五代”机群。这个思路把全部筹码押在了臆想中与某个同等对手对决的未来冲突,固执地假设只要把这支战斗机部队设计成能赢得最大强度冲突的机队,就能自动适应其他任何突发事件。但要想实现这个 愿景,将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在美军的兵力规划和开展作战两方面都引发大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