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资讯>>正文

美空军上校建议砍掉F-35 赞陆军放弃“科曼奇”有魄力

来源:现代军事作者:迈克尔·皮鲁查责任编辑:黄杨海2015-01-09 20:48

改变采购方向的可行性

美国空军坚持宣示的战略,是采购全部1763架F-35飞机,这个采购目标对现有的战术航空机群带来了重大伤害。不仅新近升级的A-10行将退役,空军还在实施前所未有的全军兵力结构缩编,缩减各种型号战斗机和攻击机的实力。2013年,17个战斗机中队因飞行时数不足而停飞,与此同时,空军却试图加快F-35的生产速度。尽管F-35的成本不断上升,但空军仍竭力试图大量采购,此举已对旧型号飞机和F-22飞机的飞行时数及升级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战斗机飞行员的飞行时数大致上是海湾战争时期的一半,低于中国和若干欧洲盟国飞行员的飞行时数,情况不容乐观。

“精简战斗机”做法也严重影响到空军国民警卫队和空军后备役人员储备,其中有些战斗机和攻击机单位只能改行,从飞行A-10和F-16转为执行空运任务或操纵遥控飞机,其他一些单位则完全停止了飞行任务。这个做法尽管有短期节省资金的效果,但是改变了空军后备部队作为战略后备队的作用,也丧失了“返聘”那些离开常规空军部队的现役飞行员和维护人员的机会。空军后备部队应该调整,使其重新拥有各种航空作战能力,重新配备执行领空主权警戒任务所需的装备,充分发挥其驻守地点靠近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基地及训练区域的优势。调整装备后的空军后备部队可包括各型作战飞机,从升级的第四代战斗机直至OA-X和FT-X等轻型飞机。

即使减少F-35采购数量,仍然会有问题,因为自2001年以来,单机成本已经上涨1倍,支援一支任何规模的F-35 机队都需要庞大的经费。该型飞机的测试计划至今完成了大约1/3,空军对其实际成本和作战能力仍然不太了解。在本文撰写之时,该款飞机刚在测试场试用其第一批武器。在许多方面,很难对F-35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它的潜力基本上仍是未知数,关于它的讨论往往是围绕着它“能够”做什么,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可用于实际确定其性能的作战测试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缺乏测试或验证,人们把 该型飞机“应该”能够或“也许”可以做什么都视为了既定事实。

空军执意追求“第五代”战斗机,视其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作战要求。这种观点的一个关键缺陷是,从两个方面来说这基本上只是“立足于信念”而已。首先,不管F-35 计划的发展史如何,这种观点认定美军期望的作战能力将会兑现。其次,空军继续相信飞机能以其雷达隐身性能有效对抗未来的防空威胁。需要提  醒的是,对这种隐身能力的假设不一定能站得住脚。在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F-117飞机确实能够有效对抗伊拉克的凯利(Kari)防空系统,但是,未来战争的敌方已经有20年的准备时间来对付美国隐身战斗机;何况F-35的红外、目视和雷达信号特征都大大高于F-117,因而其以隐身能力对抗敌方防空系统的胜算并不大。而在海湾战争仅仅8年之后的1999年,一种早在1959年投入实战的地空导弹系统就找到了F-117的软肋。有鉴于此,我们不应该假设,自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十年间,俄罗斯和中国的雷达研发团队会一直碌碌无为。

F-35计划的支持方在辩论中总是强调一种高端威胁环境,但是此环境远非全球性的。实际上,只有俄罗斯和中国能够建立这样的反介入/ 区域拒止(A2/AD)环境,这种环境便成为我们大规模投资于隐身飞机的合法理由。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空军是唯一拥有隐身战斗机的部队。即使再过10年,仅凭美军现有的F-22机群,也几乎肯定超过所有其他型号的外国第五代战机总和。

自越南战争以来,美国空军没有在空对空作战中损失过1架飞机。在过去20年间,各国的地面防空能力有巨大发展,但是尽管潜在敌方可以获得某些高精尖系统,真正能够购买和操作这些系统的国家毕竟有限。除了中国和俄罗斯,不存在来自先进综合防空系统的大型威胁。此外,如果有人试图证明美军有必要发展短程战斗机,而以中国来举例,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战斗机的有效载荷有限,而且必须从处于中国强大导弹攻击射程内的岛屿基地起飞。

在这些事实面前,风险计算中把隐身性置于性能、航程和载弹能力之上的做法必然令人质疑——F-35 有可能是在整体表现上显著不如上代机型的第一款现代化战斗机。不错,F-35 的许多作战能力是保密的,不能完全披露,公众也无法对这些能力展开辩论。但是,如果把雷达隐身性能列为首要考虑因素,而牺牲战斗机必须具备的许多其他特性,那么追求隐身的同时也是受制于隐身。如此安排轻重缓急,确有可能损害战备状态、部队规模、弹舱容量以及组建和维持一个机队所必需的其他兵力结构因素;机队用途受限变窄,就难以应对世界各  地战术航空的大部分挑战,更何况该飞机能否突破西太平洋地区的反介入/ 区域拒止环境尚无定论。

一项立足于能突破先进防空系统的假定能力的战略,只有在它不阻碍其他能力建设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如果部队设计仅注重某个专项精锐作战能力,只追求在有利条件下战胜某些敌人,而且只推崇该项战略,那么将显著降低自身作战能力的灵活性,不啻是放弃眼前必要的空中力量使用选项,而去追求那种要在十几年以后才可能兑现的单一作战能力。执意追求高成本和现代化的高精尖空军部队已经对美军的兵力规模、结构和飞行时数产生了负面影响。美空军过去追求F-22,现在追求F-35,放弃了专用的电子战飞机,冷落了支援这些飞机的训练计划以及熟悉电子战的机组人员,使得电子战飞机成为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专用武器。鉴于A-10即将退役,看来美军的近空支援能力难逃和电子战能力一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