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战钢锯岭》看好莱坞战争电影的一贯“套路”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石海明、林涵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7-01-06 11:07

对于上述这些有关战争伦理的深刻论辩,影片《血战钢锯岭》及之前的一些好莱坞战争电影,当然无法全然展开深入探讨,而是一味地试图渲染战争杀戮的“恶”与人性反战的“美”。

当然,杀戮是战争的本质特征,战争不是阳光雨露,不是鲜花掌声,战衅一开,枪炮之中,生死之间,是一条条生命灰飞烟灭的滑落,是一个个家庭悲戚伤痛的哀告。然而,好莱坞战争电影经常有意“模糊处理”战争的正义与否,刻意渲染反战的所谓“普世价值”,正如《血战钢锯岭》影片“在血泊之中举起橄榄枝”的意象传播,有煽情效果,有借鉴价值,但却不应是我们顶礼膜拜的理由。

好莱坞战争电影的这一“套路”,在国内一些媒体上也有所体现。某卫视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淮海战役》,片尾中有这样两个镜头:

镜头一:参加当年战斗的团长秦镜对记者说:“战争真不是好玩的事。结束战争后,我骑马巡查战场,发现狗在吃人,那时我才知道,狗吃人,是先从肚子开始的,战争太残酷了……”

镜头二:一代战神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时候,我总问我爸爸,人家都说您打了那么多胜仗,您怎么也不给我讲讲啊?我爸爸就说,‘有多少白发苍苍的老人来找我要儿子,人家把十八九岁的孩子交给你,结果牺牲了没有带回来,战争是很残酷的……’”

战争是很残酷,但是,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能模糊正义标准。止戈为武——中华传统文化向来强调,爱好和平也需要实力作为基础,宋襄公是做不得的。有没有正确的战争观,决定着和平力量能否壮大,和平运动能否持久。然而,好莱坞对打有鲜明美式烙印的战争观的大肆宣扬,却有其潜台词需要解读。曾担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的约瑟夫·奈,在《权力大未来》一书中讲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在21世纪,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正迅速使传统实力符号成为过去式,全球权力关系版图正在重新绘制,最擅长讲故事的国家(或非国家实体)可能胜出。”

毕竟,信息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制脑权战争”的时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