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司法部领导层建议下,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9日突然解除了联邦调查局(FBI)局长詹姆斯·科米的职务。作为言行“争议性”仅次于特朗普的政治人物,科米的瞬间被撤,震惊了美国政坛。
无论是舆论效果,还是幕后动机,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据称,科米当时正在洛杉矶执行公务,他是通过电视新闻才知道自己被解职的——与此同时,特朗普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以及“通俄门”关键人物、俄驻美大使基斯利亚克会谈。白宫随后发表声明称:特朗普“进一步强调了他要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打造更友好关系的愿望”。
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便深陷“通俄门”困扰。他的团队成员被指控曾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与俄方接触,刚刚上任不久的国家安全顾问弗林也因此“丢官”。而调查俄罗斯干预大选一事的主动权,就一直在FBI手中。如此看来,此次闪电解雇科米,背后的动因就耐人寻味了。
特朗普与FBI积怨有多深?
尽管FBI历任局长都骄傲地宣称FBI完全是超党派的,仅仅是一个“发现事实的机构”,但美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总统开除FBI局长事件。1987年,里根总统任命威廉·塞申斯为FBI局长,任期10年。克林顿总统1993年上任后,收到一份161页的督察长报告,称威廉·塞申斯滥用政府运输系统,还有其他滥用职权的行为。在威廉·塞申斯拒绝辞职后,克林顿接受时任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的建议,直接解除了他的职务。
但是,特朗普解雇科米与当时克林顿解雇塞申斯的性质完全不同。特朗普在写给科米的信中说:“尽管我非常感谢你三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告诉我没有受到调查,但我与司法部的判断一致,你没有能力有效地领导联邦调查局。”言外之意还是对科米的政治倾向不满意。
第一,处理希拉里“邮件门”调查不善。美国大选期间,科米违反司法部行事原则及程序,绕过司法部领导层,高调举行记者会,谈及“邮件门”调查进展及细节。联邦调查局作为一个中立的政府机构,被卷入党派斗争漩涡中,里外不是人,公信力下降。特朗普认为,科米早已变得充满争议,无法有效领导联邦调查局。
第二,特朗普执政后,科米谈及不符合联邦政府规定的“邮件门”调查依然“拒绝认错”。科米在国会出席听证会时,坚持对自己的言行不后悔。这让特朗普更加不爽。
第三,偏离工作重心。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抱怨美国机密信息被泄露,但科米领导的联邦调查局(FBI)并没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调查泄密者的方向,反而在今年3月的听证会上首次确认,FBI正在就俄罗斯与特朗普竞选班子可能存在的共谋展开调查。科米说:“这包括调查特朗普竞选阵营有关人员与俄罗斯政府任何联系的性质,以及选举班子与俄方行动之间是否有任何协调。”科米同时含蓄地驳斥了特朗普对奥巴马的指控,表示他“没有信息”支持特朗普遭到奥巴马窃听的说法。科米还声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对美国总统人选有明显的倾向性,他喜欢的人选显然不是希拉里。美国情报机构一致认为,“他们希望破坏我们的民主,阻止她(希拉里),帮助他(特朗普)。”
很明显,科米及其领导的联邦调查局对特朗普团队与俄罗斯政府的关系展开调查,引发了特朗普的不满。有舆论认为,特朗普对FBI无休止调查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感到十分不快。与此同时,杰夫·塞申斯主导的美国司法部对科米的行为同样不满,尤其认为科米擅自做主处理前国务卿希拉里“邮件门”的做法不符合联邦政府规定。解除科米职务的建议,就是杰夫·塞申斯向特朗普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