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用毕生书写中国情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聂广涛 李琰责任编辑:张硕
2018-01-21 09:40

艾黎中文诗选。聂广涛供图

视若亲生,用大爱温暖中国学生

艾黎终身未婚,却收养了一些贫苦百姓和革命者的后代。我们聂家四兄弟与从事革命工作的父亲失散后,母亲因病故去,乔治·何克和艾黎先后收养了我们。在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年代,艾黎全心全力抚养我们成人,并把我们培养成有技术的人才。

在双石铺,艾黎为工合事业和学校的经费常常东奔西走。照顾孩子分散了他不少精力,艾黎丝毫没有后悔,“照顾这些孩子,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这种乐趣,源于艾黎对中国劳苦人民大众发自内心的热爱。

我们在山丹培黎学校读书时,几个孩子因年纪太小,生活不能自理,艾黎就亲自照顾我们的起居,像亲生父亲一般。每天晚上安排我们睡觉,早晨叫我们起床。哪个孩子的头发长长了,他亲自给剪,督促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家庭作业,他也非常认真地检查,给我们讲解。艾黎常说:“作为一家之主,责任就是照顾好你们。”

作为山丹培黎学校的校长,艾黎关心着每一个学生,他不仅知道每个孩子的姓名,甚至连他们家庭的遭遇、不幸、苦难全都记在心里。正是在与这些学生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劳动中,艾黎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他高兴地把这些孩子称为“迎接黎明的人”。他经常教导学生们要为“新中国而奋斗”,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勇于创造,为人民多做好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