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防控体系,能否堵住高考舞弊?

来源:新华网作者:沈 洋 郑天虹责任编辑:姚旭东
2014-06-06 13:28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沈洋、郑天虹)一年一度的高考7日来临,各地防范高考舞弊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根据各地披露的情况,金属探测仪、360度视频监控、无线电监测车、全考场信息屏蔽等高科技防作弊技术纷纷登场,被网民称为措施“最严”。

但是,历年来各类高考舞弊事件依然频发的现实也在提醒人们:舞弊与反舞弊的“猫抓老鼠”游戏仍在持续,如何为900多万考生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旧在考验有关方面的智慧。

警钟长鸣:高考舞弊事件频发,高科技作弊渐成主体

近年来,虽然各地高考舞弊防控体系不断更新升级,但每年都在发生舞弊事件。细心的读者肯定会留意到,每年高考结束后,各地都会公布查处舞弊考生的人数。

梳理近年来各地查处的高考舞弊案例,几乎每年都有团伙性的高考舞弊事件发生。

2009年,吉林省公安机关破获吉林省史上最大的一起非法生产销售高考作弊器材案件,收缴各类器材达600余套。公安部门侦查发现,这个犯罪团伙成员呈“金字塔”结构,分布国内多个省份。

2010年,甘肃省靖远县破获一起利用高技术工具作弊案,7名利用电子工具作弊的考生先后被当场发现,同时抓获4名兜售考试作弊工具的作案人员。

2012年,湖北省黄冈市公安局查处了蕲春高考舞弊案,警方已在蕲春、武汉两地抓获涉案嫌疑人9名,缴获电脑、无线电信号发射器、接收设备、接收显示器等大量作案工具。

2013年,山西省忻州市公安部门在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三地抓获8名参与高考舞弊的作案人员,查获一辆作案小轿车和多台作弊器材。

从近年各地公安、教育部门打击查处高考舞弊案件来看,高科技舞弊渐成主体,而且团伙作案特征明显,有的甚至形成招揽客源、购买设备、组织答题、选取传送点、传送答案等“一条龙服务”的作弊产业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