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防控体系,能否堵住高考舞弊?

来源:新华网作者:沈 洋 郑天虹责任编辑:姚旭东
2014-06-06 13:28

根源分析:获利丰厚隐蔽性强,高科技舞弊防不胜防

“不管考场纪律如何严明,总有少数考生和家长心存侥幸,伺机作弊。”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沈华锦说,少数考生家长不惜代价、以身试法,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丰厚的回报,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一个“橡皮擦”接收器售价不过数十元,一台无线电发射器便宜的只需数百元,与向每名考生收取数千元、甚至几万元的作弊费用相比,这些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公安局掇刀分局破获一起由15人组成的专门生产、销售考试作弊器材的犯罪团伙,其涉案价值千万余元。

高考考场点多面广,即便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难以做到无线电监测车覆盖每一个考场。高科技作弊隐蔽很强,宾馆、网吧、汽车、高层建筑楼顶等均可作为藏匿点。而且作弊人员还有专人放风盯梢,有的甚至不断变化作案地点,查处难度非常大。

为防范高考作弊,各地教育考试部门近年来上马了许多高科技电子设备。但作弊手段随着反作弊设备的升级而升级。

“近年来,无人值守的无线电发射器也开始被作弊团伙运用。”江西省工信委无线电监督检查处副处长李云慧说,一些无线电发射器设置在高层建筑楼顶,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测向定位难,不但难以彻底切断作弊信号,而且由于现场无人看守,作案人员还免除了遭受被处罚的风险。

一些考务人员认为,利益诱惑高企,违法成本较低,导致高科技舞弊防不胜防。由于我国没有“考试法”,即便是现场抓获作弊人员,很多地方的处理结果只能是取消考生的考试资格,而对社会上的涉案人员,有些地方仅是没收了相关设备就放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