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李克强亚欧行:经略亚欧 激发区域合作潜力

来源:新华社作者:田栋栋 郑开君 尚军责任编辑:刘航2014-12-11 20:45

为中欧关系发展打造“新引擎”

塞尔维亚是李克强总理年末亚欧行的第二站。此访是继习近平主席3月访欧,李克强总理6月访问英国和希腊、10月访问德国和意大利之后,今年中国对欧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动,将为“深耕欧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塞期间,李克强总理将参加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与16个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商合作大计。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认为,作为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新平台”,形成于2012年的“16+1”领导人会晤机制大大增强了双方合作的政治意愿。

去年,李克强总理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会晤,会后发表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确定了38个合作领域,已有80%的项目付诸实施。

目前,中国同中东欧国家间的大项目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企业与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波黑等国在公路、桥梁、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结出丰硕果实。双方在教育文化领域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欧16国中的11个国家已加入欧盟,另外5国也将加入欧盟视为目标。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可谓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入发展将成为中欧合作的‘新引擎’,也将有助于中欧关系的均衡发展,”孔田平说。

作为东道主,塞尔维亚与中国传统友谊深厚,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中地位举足轻重,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东欧国家。

孔田平说,李克强总理此访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塞双边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为大湄公河次区域迎来“新发展”

出席在泰国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是李克强总理此访最后一站。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涉及流域内6个国家: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倡议提了很多年,但以前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是在中国加入后才取得了较大发展,可以说,正是中国的发展让这个合作计划变为了现实。

金灿荣认为,李克强总理此次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领导人会议,将主要从政治层面推动这一合作机制的发展,通过高层沟通增进与一些东南亚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化解担忧,让他们有更强的政治意愿来参与互动。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部分,与中国—东盟合作互为补充。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主要是陆上东盟国家,多为东盟内部欠发达国家,中国促进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将有助于帮助东盟实现均衡发展。

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说,中国主要在资金援助、减贫、农业技术以及非传统安全方面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作出了较大贡献,李克强总理此次参会毫无疑问将对次区域合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李克强总理前不久在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时曾就互联互通、自贸区升级版等提出一系列倡议,这些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有关。因此,在此次领导人会议上,他可能会把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的倡议进一步细化,也会提出新的倡议,不仅聚焦经济发展,也要强化安全合作,真正做到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双轮驱动,”许利平说。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参与记者刘越、黎藜、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