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时政要闻>>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王珉谈破解“新东北现象”

来源:新华社作者:徐扬责任编辑:黄杨海2015-03-08 08:44

坚决打赢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谈破解“新东北现象”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2014年,是辽宁艰难前行的一年。从昔日的高速增长,跌落到5.8%,增速位居全国后列。老工业基地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十年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推进新一轮振兴再出发。

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 新起点要有新作为

王珉在分析辽宁省经济形势时说,与全国一样,辽宁面临着“三期叠加”的矛盾,经济运行中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但从自身情况看,表面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上是尚未根本解决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过低、民营经济不发达、开放型经济水平较低,急需通过深化改革和实施新一轮振兴战略,统筹加以解决。”王珉说。

但当前遇到的困难,与十多年前的“东北现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王珉列举了几组数据:2002年,辽宁城镇登记失业率高达6.5%,下岗职工多达76.5万人;而201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4%,实现就业近百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和8.6%,跑赢了GDP增速。

“经济增速放缓了,但底线兜住了,民生改善了,老百姓关心的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生活如何幸福。”王珉说,经过十年振兴,辽宁的经济总量已由5000亿元提高到2.8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家底更厚实了。

“这标志着辽宁已进入新的振兴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王珉说,辽宁将在中央新一轮振兴战略指引下奋勇前行,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以“啃硬骨头”和“钉钉子”的毅力推进改革

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较晚,影响较深。长期以来,政府对市场管得多、管得严、放得少,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体制机制问题突出。

“我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到,政府有权确实不能任性!”王珉说,只有尽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才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从而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辽宁国有企业比重大,重化工业过重,初级产品较多,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偏低。这些都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只有加快推动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才能改变传统产业格局,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王珉认为,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还是全面振兴的大战略,都为辽宁带来了解决根本性问题的重大机遇。

辽宁省委已制定出台了重要改革规划和工作要点,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行政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为突破口,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