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泽东、朱德等零距离交流
边区非常欢迎李学炎的到来,而他也对这群山沟里的共产主义者充满了好奇。负责接收军饷的是当时主管边区财政的林伯渠,李学炎发现这位“财政一把手”居然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这与中国传统上管钱的人颇不相称,显示共产党有着清廉的一面,而林伯渠告诉这位国民党飞行员,红军每人每月都是领一块钱,其他物资都是真正的“共产”。
由于是首位送礼物而非扔炸弹来的国民党飞行员,李学炎还得到了中共领袖毛泽东的接见,直接进到毛居住的窑洞里。只见这位曾被国民党宣传机器形容为“青面獠牙”的领袖,却是一副教书先生模样,蓄着长发,面色泛黄,他的窑洞里只有板凳和土炕,连喝水的杯子都是自己捏陶烧制的,但洞内却到处摆满了哲学和历史书籍,若是不知天下大事的人,恐怕会以为毛泽东是在修身养性而非指挥军事。毛泽东对李学炎不断强调“民主、团结、抗战”的主张,并非常肯定地强调:“将来抗战,就要靠你们飞将军。”当原定20分钟的见面到点时,毛泽东看出这位年轻的飞行员对共产党人仍然充满好奇,索性问他还想见哪位名人,李学炎第一时间想起早年国民党悬赏十万大洋捉拿的红军总司令朱德,这一赏格与毛泽东相同,既然价钱一样,自然朱毛的地位也是相当了。得知李学炎的想法后,毛泽东笑着说:“总司令每天下午要打40分钟篮球。”接着,亲自摇电话去确认,再叫人带李学炎去球场。
到了球场,李学炎却没有见到任何“大人物”,而他只记得国民党宣传中的朱德是个“伙夫模样”,“其貌不扬”,却不清楚其真实长相。过了一会,一名勤务兵模样的人坐到李学炎身边,李学炎礼貌地打了个招呼,但对方似乎没听清楚,于是李学炎想他可能是一名副官而不只是个兵,所以再问他:“您贵姓?”不料那人回答:“小名朱德!”真是人不可貌相。李学炎想把握机会和朱德多聊几句,没想到朱德非常认真地谈论起国民党空军的实力,表示从纯粹技术角度观察,无论侦察还是轰炸,现在的国民党空军都比早年在江西“围剿”苏区时强大多了,这让李学炎有些五味杂陈。
有了第一次通关的经验,李学炎之后再去延安更是有备而来,他不仅随身带着笔记本请求中共领袖们签名留念,甚至还带着照相机去为他们拍照,然后剪辑成册,留下今天后人所看见的题词。再过了十余年后,国共再度分道扬镳,随国民党逃台的李学炎仍然带着这些珍贵纪念,直到去世前夕才披露了“只言片语”,让后人回味那段特殊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