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雕塑。张 杨摄
铁拳无敌,引弓待发“射天狼”
“丢掉幻想,准备打仗;敌情就在瞬间,时刻保持警惕……”走进该旅野外驻训分队,一幅幅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
营区内,随处可见官兵用沙石垒筑的团队徽标、导弹标识、中国地图等,道路边的“文化石”上镌刻着“铁的部队、铁的意志、铁的精神、铁的作风”等反映“铁拳精神”的战斗口号,与官兵们的火热训练场景交相辉映。他们还把各类战斗口号和提示语贴上床头、案桌、战位,激励官兵时刻牢记使命、积极投身训练。
训练间隙,富有创意的文娱活动既有趣味更有战味:“尖刀争夺”比武竞赛活动设置了“军事训练龙虎榜”“金牌战斗操作手”等项目,上榜的都是训练标兵;沙地足球、沙地排球和绑腿跑等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官兵团结协作意识;战地歌会、砺剑歌咏比赛等活动,活跃了训练场,激发了战斗豪情;战地摄影展、“军营DV”拍客等热门活动,记录下了野训精彩瞬间……
“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就是服务打仗。”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近年来,该旅把“铁拳无敌”的战斗精神融入野战文化,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战地文化活动形式,在一次次任务中提振着官兵战斗士气。
前不久,部队奔赴西北执行实弹战术演习任务,面对长途行军的疲劳、环境的艰苦,一些官兵出现了浮躁情绪。该旅及时在战地广播中播放《蓝天神箭》《咱是铁拳头》等由该旅官兵自己创作的反映“铁拳精神”的歌曲,并在出操点名、饭前集合、队列行进中唱响,让官兵精神为之振奋。
铁血情怀,坚韧不拔“扛红旗”
走进该旅,笔者感受到这支部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坚韧不拔的铁血情怀。这样的情怀,在一次次重大军事任务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战斗故事体现着。
去年7月,该旅赴高原执行实弹演习任务,经历一周多的铁路输送后,部队紧接着又冒雨摩托化行军数百公里,天黑才抵达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阵地。面对心慌、头痛、乏力等高原反应,官兵们披上雨衣、打着头灯,在高原的雪山脚下安营扎寨,进行战斗准备。
列兵李裕煌第一次上高原,在此之前,他听过不少西藏军人因高原反应引起肺水肿甚至牺牲的故事。然而,当自己产生高原反应时,他却丝毫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坚守自己的岗位,直到兵器架设完毕。在一次班务会上,他的感言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我们是铁拳部队,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压倒我们,只有坚持到底,才不愧为铁拳部队的一名战士。”
“官兵的铁血情怀,来源于一次次任务的磨砺,也来自于‘铁拳文化’的熏陶。”该旅旅长陈凌告诉笔者,作为一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近年来,该旅结合经常外出执行重大军事任务的实际,着力打造富有作战部队特色的“铁拳文化”,在点滴中将“不畏一切艰难险阻,勇于夺取最终胜利”的“铁血情怀”融入官兵的血脉,融入部队的灵魂。
走进该旅各导弹营,座座“铁拳”雕塑彰显着的刚劲有力的形象以及象征着地空导弹兵“全营一杆枪”的密切协同精神,印证着旅领导的话语。
“铁拳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塑了官兵的铁血情怀,也砥砺了官兵的尖兵品质,更凝聚成该旅战斗力不断提升的软实力。近年来,该旅上高原、赴戈壁执行重大军事任务数十次,表现优异,连续在空军体系对抗演习中被评为“战斗精神强训优胜红旗单位”。
(《解放军报》2015年3月27日 09版)